网课,今天又是鸡飞狗跳
1要上课了,忽然要吃家里的零食
2腾讯会议的时候,不看老师的界面,看同学们的头像
3上课玩手中的文具
4抠鼻子,然后悄悄当“零食”
5上体育课,不穿运动鞋,只穿个拖鞋
……小细节,小动作
有人说,要看还在的人品
我个人觉得人品和做事情的态度,应该是两个不同的内容
我是太抓小细节,没有看得长远么?
都说在成人的世界中,不能试探人性……
其实孩子的世界中的,也是不能试探的……
比如信任,相信
孩子的个性不同,接受的能力也不同
忍不住,找些内容洗洗脑
“为什么孩子这么摆弄手机?
1.有趣
2.成就感
3.归属感”
“心理学的鼻祖之一,阿德勒曾经说过:“孩子的两个基础需求是归属感和价值感,”
1、愉快地教育孩子
以音乐学习为例:
首先让孩子学习和练习,听喜欢的曲子,让孩子从中感受快乐,产生兴趣,喜欢学习。
2、遵从人性的成长设定
学习目标的设定,不是父母的想法,而是应该遵从孩子现在的能力,
例如,孩子的数学成绩是70分,设定70分以上的目标,首先让孩子有自信和成就感,看着自己能进步,从中发现孩子的问题,根据情况决定放大量,不是以他人为目标。
另外,分数达到90分以上的话,目标放大应该会减少,每增加一分就很难了。
3、给予孩子足够的包容和爱
考试成绩比以前差的时候,练习错误的时候,应该包容孩子,鼓励孩子,指出问题,孩子发现学习被训斥的话,孩子就会失去兴趣反抗,他(她)们需要家族的爱,所以来寻找归属感,同时孩子的感性也比理性更大,这与人类大脑的发展有关。”
“孩子大脑的发达,感性的认识要比理性先,美丽的东西,只有有家庭的包容和爱和成就感,才能让孩子坚持学习,喜欢学习,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发展,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是也要遵循人性的规律,逐步来培养孩子。”
说实话,反思自己,到底什么是包容和爱和成就感
感觉视而不见,视而不说,还真不是我的性格
当然我不在乎的人和事除外
也许当我不在乎某人的时候,一切反而会更好?
不过不满18岁,很多需要学习,改进,提升的部分,有适当的引导是需要的吧
成人需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未成年人,在心智不健全的时候,成年人也是需要找到适合的方法鼓励和选择视而不见的部分吧
图片:本人拍摄于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