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简友广场读书
《论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被理解和认可时,你怎么做?

《论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被理解和认可时,你怎么做?

作者: 归鸿越读 | 来源:发表于2022-09-26 17:08 被阅读0次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篇》
    【翻译】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品读】

    这句话读起来很容易明白,但是其中的道理我们却是很难做到。

    孔夫子认为当时的知识分子很重视“如何看待我们自身”这个问题。这在当今时代依旧是一个聚焦点,我们需要时常地关注和反省。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被他人理解的时候,这时我们会感到委屈,感到无力。

    自己明明好心好意做了好事,可换来的还是对方的各种不理解,甚至辜负和排斥。

    樊登老师在这里提到一个自己面试新员工的例子:

    员工在网上听说过很多诋毁的言论,但是通过接触以后,他发现其实樊老师并没有网上说的那样不好。

    在樊老师看来,孔夫子的这句话能够长久地安慰很多人的心灵。

    他通过分析指出:别人知不知道自己是结果,自己知不知道别人是原因。

    我一开始有点不解,为什么会以“原因”和“结果”的说法来解释这句话呢?

    反复学习之后,我才算是悟到了其中深意。

    这就像是我们做一件事,应该更注重的是一个耕耘和付出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去担心我们无法掌控的属于结果的部分。

    “患不知人”属于原因,这是我们可以掌控的部分,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

    比如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我们每天在此平台上写文章,许多时候内心会直接注重和担心的是后期的收益,想着万一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怎么办?

    但总这样想往往让我们陷入焦虑,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排开其他因素,收益是由自己付出的过程决定的。

    我们应该去关注的,是自己今天写了多少文章,有没有踏实认真地写文章,投入了多少精力去经营自己的账号。

    能够担心的,可以掌控的只有过程也就是“原因”这个部分,不需要担心的是“结果”的部分。

    至于文章,有没有被了解,有没有被认可,这是结果,自己决定不了。

    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相信我们都认同,两者是存在紧密联系的。

    你种下了一颗善因,就不要畏惧结果;相反的,如果你种下了恶因,你就该为结果承担,因为这是自己造成的,你不该怨天尤人。

    一个人过度去担心未知的结果,就会彷徨,抱怨,怀疑,容易失去动力和信心。

    我们该把聚焦点转移到自己能改变的道上来,把更多的精力用来与人互动,沟通,学习,合作,提升自信,修炼自我,与他人共同成长进步,把自己变得更有实力和底气。

    那么此时,结果无论怎么样,就不会影响到你的情绪,因为你足够强大,你问心无愧。

    樊登老师提到一个典故:失之子羽。

    讲的是孔子曾因为学生澹台灭明的面貌丑陋而没把他当回事,认为他资质不足,难以成才。

    虽然拜师时,孔子没有拒绝他,但却有些冷淡他。

    澹台灭明失望离开。

    虽遭受冷眼,却并不痛恨孔子,心中还是以孔子为师,积极宣扬儒家学说。

    他在游历中踏实学习,按照孔子的理念宣扬儒家思想。

    多年后,他在江南一代地区受到人民的爱戴,当地很多人主动投学,向他学习,他的门下出了很多高徒。

    渐渐的,他的名声传到鲁国,孔子惊叹,意识到原来是自己错了,感到非常的后悔自责。

    这句话也正是孔子对自己的鞭策和提醒。

    所以,除了冷静,自信地看待自己,我们还需要理性,客观地了解别人。

    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让外界的声音影响自己内心的主见,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失去学习的机会,了解别人的机会和成长的机会。

    话虽短,意深长,我们当常自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被理解和认可时,你怎么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uz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