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知乎闲逛,偶然看到网友提及一部名为《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电影,并将其大捧为艺术品。本人自诩为追求艺术的商科狗,加之片荒,因此便想一探究竟。初看片名,以为是一部文艺到不行的艺术片,再看标签,以为是一部大牌云集的贺岁喜剧片,看到一半,觉得是讽刺意味十足的黑色幽默片,看到最后,自己觉得是一部三观很正的“历史纪录片”。
(就是这玩意)影片大致讲述的是战争时期一个欧洲著名大饭店看门人的传奇,以及他和一个后来成为他最信任门生的年轻雇员之间友谊的故事。这个看门人的传奇故事串联起了一个盗贼与一幅文艺复兴时期油画,一个大家族的财富争夺战,以及改变了整个欧洲的突发战乱。故事本身好像并没有什么艺术性,更像是一部冒险题材电影。其实要看懂《布达佩斯大饭店》是挺困难的事,需要对欧洲历史以及茨威格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在看这部电影之前特地去知乎上看了科普,但还是不能看透。这里顺便提一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以描绘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等情感著称,他是奥地利流亡作家、犹太人、欧洲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受到纳粹德国迫害,最后在巴西自杀身亡,记得中学语文课本里也有他的文章《伟大的悲剧》。这部电影也正是向茨威格的自传《昨日的世界》致敬,这部电影并不像传统的美式电影一样,相比之下,更像老式的欧洲电影,之所以说它像欧洲纪录片,是因为它很好的纪录下了欧洲在两次世界大战而文明衰落的精神内涵,影片追寻的,正是小说《昨日的世界》里那种独特的东欧氛围,旧欧洲情怀,它既有纪录片的内涵,又有文艺片的色调与风格,这也正是它被称为艺术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电影如果一味的追求华丽的画面,而忽视了电影本身剧情的严谨和内涵,就像摄影师只注重器材的参数而忽视了拍照的目的,作家只注重词藻的华丽而忽视了故事的趣味性。而《布达佩斯大饭店》在剧情方面也算是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影片是一种四层相扣的套层故事,类似于俄罗斯套娃,但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内容既荒诞又真实,通过偷油画,越狱等一些故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影本身的趣味性。即使是对欧洲历史一点都不了解的人,也可以作为剧情片来欣赏。这也是同为荒诞片,为什么《布达佩斯大饭店》好评如潮,而《一步之遥》却被观众各种嫌弃的原因~另外,故事的结局也让人意外,画面的最后暗示着所有的一切只是一座由幻想堆砌出的城堡,这点和《昨日的世界》中作者对幻象的拥抱产生了共鸣——乔治•普罗尼克
《布达佩斯大饭店》被捧为艺术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画面,观众不管理不理解故事的内涵,画面的优美性永远都是最直观的感受,导演对于构图好像已经达到近乎偏执的地步了~不多说,上图感受~
对于有着旧欧洲情结的茨威格来说,昨日是美好的,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身上消沉悲哀的倾向尤为突出,他反复地说“欧洲正在自寻死路”——这是他的原话,在他服毒自杀前写完的《昨日的世界》正显示出他对昨日美好幻象的向往。
(影片最后向茨威格致敬)导演韦斯•安德森在电影里出色地揭示了这一点:童话有一半是存在于真实景观当中的——尤其是那家大饭店
布达佩斯大饭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