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洗完澡,已经22:50了。
今天浪费了很多时间玩手机,其实应该说每天都浪费很多时间玩手机,好像在逃避那些特别不想面对的学习任务。
说真的,读书十余载,第一次觉得学习好难,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
前几天想尝试着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觉,每天晚上不管什么时候睡,八小时后一定起床,不赖床,中午来睡个午觉。
努力试了一周吧,第一天的时候感觉很良好,早上七点半起床,然后是去食堂吃早饭、操场锻炼、背单词,开始做实验,这种掌控节奏的感觉真的不错。
后来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有点乱了,反思了一下是晚上睡的太晚,早上一旦睡懒觉就会觉得一天的时间过去了不少。
第二件事就是最近这个月听完了两本书,《心的重建》和《钝感力》,最近在听《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对话上野千鹤子》。
《心的重建》给了我很多自我安慰和支持,里面有提到关于怎么面对失去,每次做实验做着做着会胡思乱想的时候我就会听一听这本书,听着听着就听完了。
我在想,我好想比之前又进步了一些,我学会了不再一昧的向别人输出我的情绪,而是主动地剖析自己的内心、认识自己。
《钝感力》一本书之前有看到演员毛晓彤推荐过,我自认为是个极其敏感的人,这种极其敏感的特征让我更敏锐得察觉到他人的情绪、提供及时的安慰或者化解一下尴尬场面,但也给我带来了不少困扰。
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钝感力”确实是中大智若愚的智慧,也是我在不断学习和内化的东西,但是在该书后半部分关于钝感力在健康、母爱等的叙述中,我整个人听得很别捏。
我当时还怀疑了自己,人家可是医学博士、作家,我怎么能对他写的东西感到恶心呢?后来我想明白了,不是名人说的就都是对的,带着批判和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别人的观点,产出自己的想法并无过错。
第三件事是活在当下,前几天听了《当下的力量》的一部分,虽然只是前面短短的几个章节,但是给了我一些思考。
我时常会回忆,回忆过去的美好与不好,还时常幻想,幻想我拿到录取通知书、幻想毕业旅行,但是这些都是不存在于此刻的,过去的已无法改变,未来的也会以当下的形式出现。
所以每次我脑子开始胡思乱想的时候,立马就告诫自己,活在当下,感受当下的力量,当下的这一秒、这一分钟我是要记单词还是要休息。
第四件事,今天刷手机刷到一个视频,说不要有太强的分享欲,在这方面,我在很努力很努力地学习着。我是一个分享欲很强的人,一点点的小开心或者小难过都会与身边人分享,说白了,就是我总是需要一个人来承接我的情绪。
大概真的是在成长的吧,现在我明白了情绪可以发泄,但是情绪是最没用的东西。我在学着少和朋友说自己的抱怨,也不再把所有的开心的毫无保留的说与他人。
快十一点半了,那就先睡觉吧,今天想对自己说,胡思乱想伤心难受的时候,就告诉自己先睡个觉,睡觉能补充能量,补充能量后快乐又会回来了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