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少读红楼读不尽的《红楼梦》......
红楼梦里贾元春省亲回宫后,贾府的悲剧已经悄悄地开始了

红楼梦里贾元春省亲回宫后,贾府的悲剧已经悄悄地开始了

作者: 少读红楼 | 来源:发表于2017-03-21 23:34 被阅读244次

    文/夕四少

    原文第二十二回,元春省亲回宫后,因为是元宵前后,就送了一个灯谜出来,让贾府众人猜,贾母见元春这般高兴,自己越发喜乐,就让宝钗黛玉众姊妹也作灯谜供大家赏玩。

    贾母本来是要热闹开心的,贾政为了逗贾母开心,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无论怎么努力,这一回的回目已经为荣国府的这次元宵节猜灯谜蒙上了一层悲伤的调子,这一回的回目下半联即是“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什么是谶语呢?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解释过,就是一个人最终的命运轨迹和人生归宿,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剧透,提前告诉你一个人最终的结局。

    我们知道,红楼一开篇就借冷子兴之口交代了,如今这荣国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而元春封妃是贾府最后的回光返照,贾府最后的一个辉煌因元春起兴,同样也会因元春落幕。

    所以,这个悲剧的开始,自然从元春的灯谜拉开帷幕。

    也就是说,如果探春不远嫁,即便将来贾府败落,子孙也不至于流散,从侧面我们得出探春治家的才能。她是除宝玉、王熙凤之外,最有可能拯救贾府之人。

    接着来看惜春谜语: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很多版本到这里就残缺不全了,紧接着就是宝钗的谜语,目前看到通行本皆是从戚序本补上来的。

    关于惜春谜语的谜底,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佛前海灯,不过谜底已经不重要了,单从谜面和脂批,即可印证惜春命运。脂批云:此惜春为尼之谶也。公府千金至缁衣乞食,宁不悲夫。也即是说,惜春最后出家为尼无疑,单从谜面,也读的出这层意思来。

    惜春之后,很多版本残缺,脂批也说“此后破失俟再补”,接着是宝钗的一首七律的谜面: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这首诗没说谜底,被后人解读为“更香”,这都不重要,单从谜面理解,它已经点明了宝钗与宝玉婚后不和谐的生活,薛宝钗的借词含讽谏导致宝玉悬崖撒手,宝钗最终落得寡居度日的结局。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论及,此不赘述。

    我疑惑的是,虽然戚序本补上了贾政悲谶语的细节,但为何没有宝玉、黛玉和湘云三人的谜语呢?这三个人前面明明还在一起玩笑,且前面交代了贾母“命他姊妹各自暗暗的作了。”是曹公有意没写到,还是确实缺失了呢?如果缺失,为何独独的留下了宝钗的呢?戚序本补上的内容是否可信?是否曹公原笔?我们都不得而知了。

    综上我们看,元春省亲回宫后,一条谜语就拉开了贾府众人悲剧命运的序幕,而贾政的那句心理描写,更是把这种悲剧明朗化。贾政心内暗忖道:“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即众人尤其是钗黛湘迎探惜等人,最终的命运是既没有福也没有寿,因她们都是上了薄命司之人。

    荣国府元宵猜灯谜,贾母很开心,但贾政却很悲伤,因为此时,他已经隐约猜到了众人的结局,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悲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里贾元春省亲回宫后,贾府的悲剧已经悄悄地开始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en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