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君子对莫视而名不称焉。”墨子却道:“有实必待之名也,实变,名宜应之变。”而对当下的严峻社会关系,我们应当张扬还是埋没呢?
“张扬”是指在官场或职场中求显功赫赫,著有所成,使自己的名字家喻户晓,流传千古。“埋没”则是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并不是所谓的随波逐流,而是一种不求卓越,但求顺理成章,适应时代。我认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
如何才能具备“张扬”的能力呢?需要我们有一颗力求上进,追求卓越,拒绝平庸的心态。国家植物学科学院院士钟杨即使身居高位,仍不满于此。他驻藏十六年,走遍西藏最偏远,最艰险的地区,只为在名药宝库中多记录一味草药,多做出一份贡献。尽管风雨艰难,但他胸怀大志,立志要功成名就,日夜兼程,才有了如此称号。
战国时期的孔子,因自身思想难以传播,感觉受到了排挤,遭受到埋没,便立志要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继往开来,多少名人的成功不是从平庸之中脱颖而出,他们不甘愿止步于此,不甘愿徘徊不前,只因心中有理想,肩上有担当。这是新时代青年所应当具备的。
“埋没”其实也是一种能力,他只是尽己所能而已。不求名声赫赫,但求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生只为一清渠的遵义老支书黄大发,
知道造渠可以开通道路,让村子致富。因为在那个时代,“路”即是致富。他顺应时代,号召村民一步一步发展成“天渠”,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所谓“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还真不好说。但我知道黄大发并未功名显赫,他甘愿“埋没”,或许这是他所忠奉的东西,也是我们大部分人该有的样子。
有能力的人当求功绩卓越,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名人,这是一种成就人生的方式。但有的人没有具备此素质,顺应时代,跟上时代,成就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样子,倒也没什么不好。至于该如何选择,还是得看个人了。
我认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二者兼具,有力追求上进心,也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顺应时势。“张扬”与“埋没”兼具,做最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