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苏荆溪是马伯庸的历史小说《两京十五日》中的人物。
她是苏州昆山人氏,二十四五年纪,医术高超,误打误撞卷入太子被刺事件。然后自愿加入太子的团队,和小铺快吴定缘,芝麻官于谦、一起护送太子北上返京。
苏荆溪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她冰雪聪明,巧舌如簧、善解人意、敏锐、有洞察力,虽是一个弱女子,但在护送太子回京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从南京逃跑的过程中,吴定缘父亲被杀,妹妹被白莲教绑架。逃出金陵后,吴定缘心灰意冷,要独自回金陵,为妹妹收尸,把自己送入虎穴。苏荆溪出言提醒,他回去也是死路一条,还会害妹妹被撕票,还不如一同送太子返京,这样妹妹还有活下去的可能,并且能在途中替父亲报仇。这样小团队才没有分崩离析。
在扬州,吴定缘和太子被大盐商汪极的管家欺骗,被打入水牢。苏荆溪虽然没有亲眼看见,但是她从于谦喋喋不休的抱怨和回忆中发现汪管家话里的陷阱,推断出太子和吴定缘处境不利。然后巧舌如簧,把未婚夫郭芝闵之死和汪极联系起来,得到郭芝闵之父郭纯之的信任,扮作郭纯之的茶婢,用收集来的各种植物药倒汪极,为于谦争取到救太子二人的机会。
在济南,太子被造反的靳荣抓住,白莲教护法昨叶荷趁机要挟吴定缘接受掌教之职,吴定缘不愿意。苏荆溪切中要害,先是问靳荣和白莲教的关系如何,然后指出,白莲教素来被靳荣打压,而白莲教在南京又参与谋害太子,如果继续首鼠两端,最后不管哪方得利,白莲教都会有灭顶之灾,不如转头帮太子,还有可能将功赎罪,从而为太子争取到白莲教的帮助。
在商讨救人细节时,双方陷入僵持,又是苏荆溪灵机一动,提出可以改变火药配伍,制作出动静大、烟雾浓,但实际危害小的火药,既能在城中制造出大动静,引出官兵,又不会伤及无辜百姓。
在计划顺利进行时,苏荆溪又从和昨叶荷的聊天中推断出更进一步的阴谋,当机立断,去济南府衙假装成普通百姓,告发靳荣勾结白莲教谋反,骗知府出兵,和昨叶荷一起带人趁乱救出太子和吴定缘。
苏荆溪冰雪聪明,又极端冷静,极端理智,在船坞受伤被困,她冷静地指导吴定缘施救,又曾多次分析出局势,一言点醒众人。她还相当敏锐,在队伍中及时察觉到众人的情绪,从中转圜,巧妙地缓和气氛,化争端于无形。但在这些冷静、理智,聪慧下却是彻头彻尾的疯狂。真正支撑苏荆溪这个人的,是她复仇的执念。
她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复仇。
她有一个手帕交,叫王景姝,两人一起学医,为知心好友,刎颈之交。但是景姝的家人认为女子学医终是不妥,终止景姝学医,并把她送进宫。进宫后的王景姝和苏荆溪有书信往来,从信件中苏荆溪知道王景姝内心的苦闷和痛苦,苏荆溪在信中设法宽慰王景姝。但没想到,王景姝进宫没几年的功夫,就被选去殉葬,年纪轻轻就失去了生命。
得知消息的苏荆溪痛苦万分,十个指甲在墙上抠出道道血印。
王景姝尸骨未寒,王家却因为景姝的殉葬得到朝廷的封赏,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贺喜的宾客络绎不绝。这样极端的对比,彻底击垮了苏荆溪,复仇的大火从那一刻开始熊熊燃烧,而她自己,不过是这场复仇烈焰中的一根柴。从那之后,理智冷静都成了一种假象。苏荆溪近乎疯狂的复仇。她先是在大年三十毒杀了王家一家,然后不断收集信息,让每一个参与景姝之死的人付出了代价。
“逼迫景姝上木床的小宦官、那个为殉葬嫔妃拟谥号的翰林学士,还有为殉葬拟定仪注的礼部官员……他们不是被我毒杀,就是被坑陷。”
在金陵,她毒杀和景姝之死有关的大太监朱卜花。然后为了完成复仇的最后一环,跟随太子北上,一路上多次帮太子脱困。而这些,只是为了向全天下最有权势的人复仇。
苏荆溪在长陵对太子进行了声泪俱下,字字泣血的控诉:
“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一条无辜的性命送入死丘!凭什么一个礼仪之邦的君主,却要用如此野蛮的方式来入葬!人命在你们眼里算什么?她还有那么多想做的事,你们凭什么夺去景姝的一切!”
“祖宗成法?”苏荆溪惨笑一声,“前朝何曾有殉妃之制?明明从洪武皇帝才开始,算哪门子祖宗成法?再者说,就算真是祖宗成法,你皇爷爷遵从了吗?他的皇位是怎么来的?怎么到了殉葬这里,却又惺惺作态,说祖宗成法不可改呢?”
苏荆溪要求朱瞻基复除惨无人道的殉葬制,遭到拒绝后,火烧长陵,想和朱瞻基同归于尽,同时毁掉长陵,让已经死去的朱棣也付出代价。
但是太子最后被人救走,只有苏荆溪和吴定缘留在大火中。
殉葬制不仅害死了王景姝,还把一个聪明理智的女医师变成了一个偏执疯狂的复仇女神。可哀可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