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个项目:参观亚利山大三世桥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9624/d62bde1eddb090ab.jpg)
亚利山大三世桥坐落在风光明媚的法国巴黎塞纳河上,塞纳河上架着的桥,据说共有36座,每座桥的造型都有特点,而其中最壮观最金碧辉煌的是亚历山大三世桥了。亚历山大三世桥,于1896年10月7日由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当时的法国总统佛朗索瓦-萨利-福尔奠基,于1900年巴黎世博会时完工。为不影响两岸景观,桥的拱起弧度压得很低。整个大桥雍容华贵,金碧辉煌。它是由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作为法俄亲善的礼物,捐赠给法国的,并以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名字命名。大桥将两岸的香榭丽舍与巴黎荣军院广场连接起来。桥上的灯具由小爱神托着,寓意性的海长形象构成大桥装饰的主题。左岸两座立柱上,有代表文艺复兴时期与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标志。右岸两座立柱上,有象征古代法兰西和现代法兰西的标志。
亚历山大三世桥为全金属结构。大桥将香榭丽舍大道及云斯顿-丘吉尔大道两侧的1900年世博会的大小两个展馆和塞纳河南侧的荣军院连接起来。桥长107米,宽40米,桥两端各有两座高17米的桥塔。塔顶有象征着科学,艺术,工业与商业四组金色的骏马雕塑。它们即使在阴雨的天气里也都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无论从塞纳河的游船上还是艾菲尔铁塔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到。
下午3:00整,坐船自费游览塞纳河景色,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去时向东行,逆流而上,靠右岸,也就是南岸。回来时顺流而下,靠北岸行使,这样可以我们近距离欣赏两岸的建筑艺术和风格,船上的广播里用英、法、中三种语言,收费是20欧元,含车费、司机加班费、船费等。
第七个项目:坐塞纳河游船,欣赏塞纳河两岸风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9624/03b46625fe88273e.jpg)
塞纳河是法国北部大河,全长776.6公里,包括支流在内的流域总面积为78,700平方公里;它是欧洲有历史意义的大河之一,其排水网络的运输量占法国内河航运量的大部分。自中世纪初期以来,它就一直是巴黎之河;巴黎是在该河一些主要渡口上建立起来的,河流与城市的相互依存关系是紧密而不可分离的。
塞纳河的河源,距巴黎东南275公里。在一片海拔470多米的石灰岩丘陵地带,一个狭窄山谷里有一条小溪,沿溪而上有一个山洞。洞口不高,是人工建筑的,门前没有栅栏。洞里有一尊女神雕像,她白衣素裹,半躺半卧,手里捧着水瓶,嘴角挂着微笑。小溪就从这位女神的背后悄悄流出来。显而易见,塞纳河是以泉水为源的。当地的高卢人传说,这位女神名塞纳,是一位降水女神,塞纳河就以她的名字为名。
塞纳河上的船有不同档次,豪华型的船上有乐队奏乐,游客可以在高出地面约10平方米的“舞池”中跳舞,可以享用到著名的法国大餐,法国蜗牛,鹅肝酱什么的;普通型的没有餐饮,分上下两层,上层敞篷,下层封闭,视野都很好。游船从码头出发沿着塞纳河的一岸行驶,到西岱岛掉头,沿另一岸边行驶回到码头。人们在美妙的音乐和英语、法语、汉语的解说中,尽览两岸风光。
塞纳河上的西岱岛,是法兰西民族的发祥地。公元前300年时,岛上居住着一个民族,名叫巴黎西族。巴黎市由此得名。公元508年,法兰克人科洛维定都巴黎,建立墨洛温王朝。从此,西岱岛就成为封建时代王权和宗教的中心。岛上最著名的宗教建筑是“巴黎圣母院”,于1245年建成。它被认为是第一个哥特式建筑。教堂可容纳9000人,一直是宗教活动中心。巴黎市府位于塞纳河右岸,它与塞纳河上方的巴士底狱广场和河下方不远的协和广场并称为法国革命和自由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摧毁了巴士底狱,资产阶级革命从此爆发。
塞纳河的两岸,都种植着梧桐树。树林的后面,就是庄严的建筑群。河北岸的大小皇宫,河南岸的大学区,河西面的埃菲尔铁塔,还有位于河东段城岛上的巴黎圣母院,等等,都以富有鲜明个性的建筑形态,展现出了它们所共有的华美风格。在游船的一个转弯处,好似半岛的地形上,还矗立着一座举着火炬的自由女神像,造型与美国纽约的那座一模一样,虽然纽约的那座是法国民众送给美国民众的礼物,可是巴黎的这座却明显地比纽约的那座矮小许多。河的某处有水闸,水闸都是巨大的铁门,至今开合仍用手工操作。然而在距离如此古老的设备不远处的河面上,就停泊着用豪华游艇改建成的船型餐厅,舱内的食客可以一边用餐一边观赏河中与对岸的景象,游船上的人也可以一边观赏河景一边观看用餐的人们。
塞纳河游船结束后,我们乘车参观协和广场。协和广场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著名的广场,协和广场建于1757年,是法国最著名的广场,最初由路易十五下令营建。建造之初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他至高无上的皇权,取名“路易十五广场”,广场位于香榭丽舍大道中段,从这里可以环顾许多巴黎美景: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杜乐丽花园、卢浮宫等。在广场的四面八方分别矗立着八个代表19世纪法国最大的八个城市的雕像,西北是鲁昂、布雷斯特,东北是里尔、斯特拉斯堡,西南是波尔多、南特,东南是马赛、里昂。
在1835至1840年之间,协和广场上又增设了两个场景宏大的喷泉,和一些装饰华丽的纪念碑。纪念碑以船首图案装饰,是巴黎城的象征。两个喷泉则是着意体现当时法国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运技术。实际上这两个喷泉只是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喷泉的仿制品,广场的北边是河神喷泉,广场的南边是海神喷泉。
两侧各有一个三层喷水池,喷水池上有6个精美的青铜雕美人鱼,手中各抱一条鱼,从鱼嘴中喷出几米高的水柱,水花飞溅,宛若飘纱。
喷泉远看像一反一正的两只巨蝶,实际上这两座喷泉就是两组满布喷口并日夜长喷的大型组雕。每座喷泉的喷口都多得无法记数,在圆形的水池中,一群大于真人的祼体女神各抱金色的鲤鱼、海豚等沿池一圈,鱼、豚的大嘴都有一股扬高数米的喷泉向中心的细雕斜喷,中心组雕上的喷口更多,或向上喷射、或向下喷涌,一派万泉齐喷的景观。
“河神喷泉”中心的上下两组雕塑以河为主,上层是几个赤裸稚嫩、人见人爱的小天使戏水,下层是三位大于真人的姿态各异、上半身赤裸、着绿色长袍的仙女簇拥着美丽的莱茵河女神,她们是怀抱葡萄的收获仙子、手捧鲜花的爱情仙子和象征甜蜜的水果仙子。雍容华贵的莱茵河女神与她们倚一饰满金色浮雕的圆柱围坐一圈,圆柱上镶满浮雕的碟形喷台,喷台上的浮雕由一圈金色的诸神头像组成,每尊头像的两边均刻有流动凹槽,恰似头像流动的长发。
“海神喷泉”的设计、形式与“河神喷泉”无异,只是所有人物的动态不一样。三仙子是与海洋的珍珠仙子、贝壳仙子和珊瑚仙子,主神是男性的大西洋海神。
广场正中心矗立着一座高23米,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1831年由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赠送给法国的,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迹。当初运输这块23米高,230吨重,由一块完整的巨形玫瑰色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方尖碑,可谓是大费周折。从埃及卢克索到法国巴黎一路的千难万险千波万折可以成就一篇空前绝后的英雄史诗。最终,这座方尖碑在经历了两年半的海上航行之后于1836年十月运抵法国。路易-菲利普把这座方尖碑当作他在保皇派和共和党之间政治中立的象征标志立在了协和广场上。
这座方尖碑在三千多年前被雕成后一直与它的孪生兄弟-—另一块一模一样的尖碑一起一左一右的守护在埃及卢克索的底比斯神庙的大门两侧。碑身纵向刻有三行古埃及象形文字,记述了拉美西斯二世及拉美西斯三世法老的故事。人们在安置方尖碑时还开发出了它的另一个功用:它成为了一个巨形日晷的晷针,而协和广场则成了“晷面”。每天随着日移地转,方尖碑在协和广场上一分一秒默默地投下时间,时间又一点一滴静静地凝集成历史。
当年拿破仑曾打算把这里作为他新婚典礼的地方,却因婚约解除未能举行而成为了永久的遗憾。南面是法国的国民议会大厦。东面是杜乐丽花园和著名的卢浮宫,而西面就是以富丽,奢华而闻名的香榭丽舍大道。
第八个景点:香榭丽舍大道和凯旋门
香榭丽舍大道是巴黎一条著名的大街,全称爱丽舍田园大街,是巴黎城一条著名的大街。根据法国一个常用的说法,她被看作是巴黎最美丽的街道,法国旅游必去景点之一。闻名世界,她横贯首都巴黎的东西主干道,全长1800米,最宽处约120米,为双向八车道,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东段以自然风光为主;两侧是平坦的英氏草坪,恬静安宁;西段是高级商业区,世界一流品牌、服装店、香水店都集中在这里,火树银花、雍容华贵。因此这里被称为“世界上美丽的大街”。每年七月十四号的法国国庆大阅兵都在这条大道上举行。许多关于18、19世纪的小说,例如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马的《茶花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等作品都对香榭丽舍大道的繁华做了描写,香榭丽舍大道也成为文学作品中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娱乐天堂。
香榭丽舍大道以圆点广场为界分成两部分:东段是条约700米长的林荫大道,以自然风光为主,道路是平坦的英式草坪,绿树成行,莺往燕来,鸟语花香,是闹市中一块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处。西段是长约1200米的高级商业区,雍容华贵也是全球世界名牌最密集的地方。而一流的服装店、香水店、靠近凯旋门一段商店最多。建议抽一个钟头从协和广场步行至凯旋门。香榭丽大道几乎与塞纳河的一段是平行的,从大道向南便可以到达塞纳河了。两道8线行车的大街配上其间起伏凹凸的地势,使这条大街气度非凡。如果天气晴好,望到尽头便是到闻名遐迩的凯旋门。每年的国庆,都是在这条大道上庆祝。
香榭丽舍大道上的LV专卖店是品牌历史的缩影,门前镌刻的句子道出了LV150年的历史。在这条游人如织的街道上,虽然法国本地明星的出现率并不高,但不少冲着法国巴黎“时尚之都”名号而来的国外明星倒是对香榭丽舍大道非常喜欢。据说,国际影星张曼玉很喜欢在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上休闲购物的自由感觉。
法国巴黎凯旋门是欧洲的一个著名建筑物,欧洲最大的凯旋门——法国巴黎凯旋门。巴黎凯旋门坐落在巴黎市中心夏尔;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中央,是拿破仑为纪念他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打败奥俄联军的功绩,它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凯旋门最奇特之处,据说是每当拿破仑周年忌日的黄昏,从香榭里舍大道向西望去,一团落日恰好映在凯旋门的拱形圈里。
位于法国巴黎的戴高乐广场中央,是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而成的。拿破仑被推翻后,凯旋门工程中途辍止。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又重新复工,到1836年终于全部竣工。
巴黎凯旋门高约50米,宽约45米,厚约22米。四面各有一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内壁刻的是曾经跟随拿破仑东征西讨的数百名将军的名字和宣扬拿破仑赫赫战功的上百个胜利战役的浮雕。外墙上刻有取材于1792~1815年间法国战史的巨幅雕像。所有雕像各具特色,同门楣上花饰浮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俨然是一件精美动人的艺术品。这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右侧(面向田园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著名的《马赛曲》的浮雕,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