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站:奥地利
11:50分,我们前往今天的第二站—奥地利的著名城市因斯布鲁克。
奥地利是个多山之国,四分之三的土地为山区,奥地利的高山,就跟她的音乐一样,是世界知名的。因斯布鲁克是奥地利西南部城市,建立于1239年,是蒂罗尔州的首府。蒂洛尔州则是阿尔卑斯山的心脏,濒临因河,这座美丽的小城就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因斯布鲁克是奥地利第五大城市,整个都市地区约有18.4万居民。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地形西小东大,好像一把大提琴。因斯布鲁克是个迷人的小镇,它的观光位居奥地利之冠。茵斯布鲁克是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奥匈帝国及后来奥地利帝国的皇族)的主要住所,也可以说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权力与版图开始走向颠峰的地方。因此,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昔日皇亲贵戚留下来的宫殿、墓地与建筑群,茵斯布鲁克最早的部落形成于靠近席尔河及茵河汇流处。迈希米连大帝在位时所盖的黄金屋顶,也成为茵斯布鲁克的著名象征。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9624/20bccd008cade894.jpg)
因为北面被阿尔卑斯山山脉遮挡,所以因斯布鲁克气候宜人,年平均降雨量为875毫米,平均温度为10.0℃(一月平均气温为-1.0℃,七月的平均气温为20.3℃)。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4%,平均日照时间为1835小时,是国际旅游的胜地。无论是在因斯布鲁克的哪一个角落,都能见到白雪覆盖的山峦。
我们到达这个城市,正好看到一群学生正嬉戏玩耍,悠闲地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据导游介绍,奥地利国家的中小学学生们,他们的服装不向国内大部分中小学一律要求整齐划一,他们不统一服装,如果有许多学生上学离家较远,政府会出车接送,如果学生较少,就会给每个学生补贴。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9624/78bde4e2b0b29d95.jpg)
因斯布鲁克仍然保持着中世纪城市的容貌,在狭窄的小街上,哥特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巴洛克式的大门和文艺复兴式的连拱廊展现出古城的风貌。在老城的东部和北部,是因斯布鲁克新城区。因斯布鲁克是著名的滑雪胜地,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曾于1964年和1976年两次在此举办。全球最大的慈善组织SOS儿童村总部即位于因斯布鲁克。如今,因斯布鲁克是一座大学城,也是奥地利天主教主教所在地。她的工业非常发达,并且经常举办展览会。
第一个项目:参观水晶世界
下午,我们主要参观水晶世界。在奥地利西部的瓦腾斯的小镇,这里地处偏僻的阿尔卑斯山麓,人口也仅仅几千人,但每天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蜂拥而来,为的是看看那个造型怪异的阿尔卑斯山巨人。水晶世界是施华洛世奇公司在1995年百年华诞之际,依山而建的“施华洛世奇水晶世界”。从远处看,水晶世界就像是一个阿尔卑斯山巨人匍匐在一个山头上,两只水晶大眼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一种奇异的光彩,从它的嘴巴里奔涌而出的喷泉落到了前面的湖中,发出了巨大的咆哮之声。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9624/04bf5e4f7f8d0935.jpg)
从巨人的嘴巴走进去,大家立即豁然开朗。在两万平方英尺的游客中心里,有七个不同主题的地下展馆。那些由名师之手设计而成的水晶作品流光溢彩,但参观者们往往会在重达135磅的世界最大水晶面前惊叹不已,在由12吨彩色水晶砌成的水晶幕墙处流连忘返。但当好奇的游客提出要到不远处的水晶工厂参观的时候,就会遭到工作人员礼貌的拒绝。他们会告诉你,施华洛世奇水晶制作过程属于商业机密,不向外来者开放。的确,尽管施华洛世奇慷慨地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最璀璨夺目的水晶产品,但这个品牌背后却隐藏了小心翼翼地保存了一百多年的水晶秘密。
施华洛世奇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精确切割仿水晶制造商,为时尚服饰、首饰、灯饰、建筑及室内设计提供仿水晶元素。施华洛世奇企业的两个主要业务,分别负责制造及销售仿水晶元素,以及设计制造成品。施华洛世奇仿水晶已成为国际设计作品必备的元素。自1965年起,公司便为高级首饰业提供精确切割的天然及人造宝石。
晚上,返回原驻地帕克茵旅社。
20日,8:25分,我们前往萨尔斯堡。从因斯布鲁克出发,往东北方向行驶,一眼望去,山上的白雪在朝阳的映射下,显得格外美丽。路上所有的车辆都是开灯行驶,这样会比较安全。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中部的萨尔茨堡州和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交界处,在德国慕尼黑以东150千米,在奥地利维也纳以西300千米。
从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到萨尔茨堡要经过德国的南部城市慕尼黑。
9:30分左右,我们进入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一踏入德国的土地,立刻就会变成另一番景象。公路两旁的草地上,经常能看到硕大的白色帆布包裹,一排排、井然有序地摆放在田埂或地头上,我们不知是何物,经询问导游,我们才知道是养殖户专门为牲畜越冬储备的牧草。牧舍就建在大片草地之中或草地边缘,便于为牲畜喂料,就地取材,又可以节省运输成本,一举多得。
萨尔茨堡地处阿尔卑斯山北麓,南面是高山连绵,北面却是一马平川,最近的高峰是翁特峰,海拔1973米,距离市中心仅5千米。萨尔茨堡要塞坐落在要塞山上,是萨尔茨堡城市的标志,要塞长250米,最宽处150米,是中欧现存最大的一座要塞。总长225千米的萨尔茨河流经萨尔茨堡,它是地跨奥地利和德国的因河的最长和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9624/03ce8d868bd20066.jpg)
萨尔茨堡属于温带森林气候,受阿尔卑斯山的影响,降雨量较大,冬夏季都非常的短暂。每年的四月到十月是萨尔茨堡比较理想的旅游时间,这段时间的天气比较宜人,而且汇集了世界上最多顶尖音乐家的萨尔茨堡音乐节也在七、八月举行,一些歌剧、戏剧等等艺术演出也都是在夏天举行,夏天的萨尔茨堡简直就是沉浸在音乐的海洋当中。当然,冬天的时候萨尔茨堡也是有它鲜为人知的动人一面。纯白圣洁的雪花在空中纷飞,乐团演奏的美妙乐声萦绕在整个城市的上空,简直就是一个冬天的童话世界。每年的11月底至12月底,特别是圣诞节前后的时候,萨尔茨堡也是热闹异常,老城区还会举行浪漫的音乐会和传统的民族活动。
第二个项目:参观莫扎特故居
萨尔茨堡是奥地利音乐艺术中心。这里曾是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的诞生地,贝多芬、海顿等音乐家在此创作了大量不朽的乐章。闻名世界的指挥家卡拉扬于1908年4月5日诞生于萨尔茨堡,曾经指挥过无数作品,他的乐迷年复一年从世界各地赶到这里,以期一睹大音乐家的遗风。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9624/bbdc8e5af1468ec7.jpg)
我们的巴士在行进途中,大部分时间是车沿河行,河绕山转,水光山色,林雪浸染。蓝天,白云,树挂,时隐时现的薄雾,还有车上播放的古典音乐,全要素
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感十足,玲珑剔透,美轮美奂的美丽画卷,让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在这种情境之下,车上的旅客鸦雀无声,大概是被这种仙境般的环境给迷住了吧。
10:20分左右,我们来到目的地萨尔斯堡。导游带我们在外面参观了莫扎特故居。这是一幢六层建筑,楼面用金黄色涂料粉刷,莫扎特的名字赫然雕刻在三四层中间的墙面上,在进楼门口旁边墙上挂有一个标牌,上面写着“莫扎特故居,音乐家莫扎特”。在六楼的正楼面垂挂一面巨幅奥地利国旗,随风摆动。门脸上方雕刻着莫扎特的花岗岩理石像,从远处看去十分醒目,与周围楼房灰白色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人们对这位伟大音乐家的敬仰和爱戴。
12:00我们在一家浙江人开“华丽都”的饭店就餐,然后,我们前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大约行程280公里,需四个小时。
第三个项目:晚上去音乐厅听音乐
晚上,我们到了维也纳,晚餐后,我们乘车去一家音乐厅欣赏音乐会,每人65欧元,包括车费、司机加班费和门票,时间是一个小时。节目基本都是施特劳斯创作的世界著名的圆舞曲,乐队基本都是男性,主要乐器是大提琴和小提琴,在音乐的伴奏下,男女舞蹈演员翩翩起舞,旋律优美,步履轻盈,收离适度,每个节目结束后,指挥邀请全体乐队人员全体起立,面向观众鞠躬致谢,观众也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演出人员的祝贺。当天晚上的节目,除了舞蹈,还有男女生独唱、合唱、男女生二重唱等节目。
音乐厅规模不大,只能容纳二三百人,设施简陋,没有背景墙,灯光也没有任何变化,舞台与观众处在一个平面上,能够近距离欣赏。座椅也极其普通,没有国内城市剧场里那样奢华。在整个演出结束时,观众可以同演员一起到场地中央跳舞,气氛高雅而和谐,没有浮躁和炫耀之感,这可能就是当地的风格。
今晚住的旅馆外形是金字塔型的,原来是五星级,现改为四星级。
维也纳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乐团最早由约翰·施特劳斯于1824年在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创建。老约翰·施特劳斯既是家喻户晓的“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之父,也是施特劳斯家族之创始人。他们的演出是由约翰·施特劳斯亲自手拿小提琴,用小提琴代替指挥棒,通过他的高超琴艺及乐团成员的精彩表演圆舞曲音乐变成了正统音乐,进入了上流社会,使之成为既活泼欢快亦流畅轻柔的交响诗篇,巴黎人荡漾在此美妙的音乐旋律中。“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南方的玫瑰”、“皇帝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等著名杰作赢得了法兰西人如痴如醉的赞美声,从此在欧洲、美洲及全世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圆舞曲热潮。
为了呈现最完美的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作品之欢快以及原汁原味的表达其主题性,乐团至今为止始终保持着约翰.施特劳斯当年亲自手拿小提琴指挥乐团的形式,不设指挥棒而是由首席小提琴站在指挥台上亲自手拿小提琴指挥。不仅能带动乐团演奏发挥,更能带动台下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触,对首席小提琴要求及高,既要有卓越的指挥能力,又要有高超的琴技。
维也纳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乐团本次访华演出由奥地利著名音乐大师、著名小提琴家兼指挥家舒茨先生担任。舒茨先生是一名约翰·施特劳斯专家,毕生研究和演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在欧美乐坛拥有崇高荣誉和地位。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闻名世界的“音乐之都”,堪称“音乐首都”,这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音乐大师,如莫扎特、海顿、贝多芬、小约翰·施特劳斯等等。而在新年来临之际,欣赏一台纯正的、极具古典韵味的新年音乐会,是众多乐迷的习惯。此番奥地利维也纳施特劳斯爱乐乐团为春城市民带来的新年音乐会,就让广大乐迷为之痴迷。奥地利维也纳施特劳斯爱乐乐团是一个具有辉煌历史、享有国际盛誉、集合了近百名专业音乐精英的著名交响乐团。多年来,乐团足迹遍步了世界各地,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场场演出座无缺席。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9624/d4d48791cde56dc6.jpg)
作为施特劳斯爱乐乐团,演奏家当晚带来了10余首施特劳斯家族的不朽名曲,如《珍宝圆舞曲》、《狩猎波尔卡》、《闲聊波尔卡》、《雷鸣电闪快速波尔卡》、《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等等。同时,演奏家们也带来了春城市民耳熟能详的中国曲目《茉莉花》、《春节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等,让春城乐迷充分领略了音乐大师的超凡想像力和感染力。
关于《蓝色多瑙河》的创作,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约翰·施特劳斯回家时换下一件脏衬衣。他的妻子发现这件衬衣的衣袖上写满了五线谱。她知道这是丈夫灵感突现时记录下来的,便将这件衬衣放在一边。几分钟以后回来,她正想把它交给丈夫,却发现这件衬衣不翼而飞。原来,在她离开的瞬间,洗衣妇把它连同其他脏衣服一起拿走了。她不知道洗衣妇的居所,就坐着车子到处寻找,奔波了半天,也没有下落。在她陷于绝望的时刻,幸好一位酒店里的老妇人把她领到那洗衣妇的小屋。她猛冲进去,见洗衣妇正要把那件衬衣丢入盛满肥皂水的桶里。她急忙抓住洗衣妇的手臂,抢过了那件脏衣,挽救了衣袖上的珍贵乐谱,这正是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晚上,今晚住的旅馆外形是金字塔型的,原来是五星级,现改为四星级。我们住在克拉根福的一家旅馆312房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