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图文作者的共性

作者: 彼岸晓吾_5c83 | 来源:发表于2021-07-29 18:57 被阅读0次

    在头条写作时,被机器人视为好文章后,会有持续推荐,持续推荐后,就是躺着赚,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作者想要的结果,一篇五六千字的图文,基本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完成,但是,持续推荐后,这一个星期的心血就得到了认可和回报。

    另外一个提示告诉我们,在被长期推荐的文章中,能看出共性,能看出自己的长项所在,然后,集中精力在那里深入挖掘,多些类似文章和故事,会得到遍地开花的效果。

    最近看了两个人的图文,一个女生专攻问答,有文学基础且非常用心,另一个男生专门写小动物,写以往的农村生活,贫困和希望,追着看的粉丝很多。

    这俩人给我一个启发,凡是在头条上持续闪烁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性:一 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头脑,爱琢磨,无论写问答或是图文都如此。

    二 对自己发出来的作品不凑乎,一丝不苟,写出的故事有“哏”。

    我们大多数人的做法是不够用心,简单搬运,有一搭没一搭地写,这样不会有好效果,就当个朋友圈玩玩还可以。

    如果介意自己在头条的收益,最好去找出那些让你心动,开心,甚至诡秘的人,注意不是“事”,是人,我们大多数都在写事情,但小说是写人,不是写故事,侧重点不同,总在你心里藏着的,活泛的那个人,是有“哏”的,有“哏”才是写出好小说的关键。

    这个“哏”是种子,要有筋道劲,要有嚼头,有酿造的可能,有生发的空间——没有“哏”的人和事,一是没味道,二是没度数,那是白开水,不是粮食酒,或者没机会酿成酒。

    “哏”,也可以理解为作品的“核”,按美学说就是“意象”。最近被诺贝奖提名的作家残雪,她的小说就颇有意象,被评为称为“中国的卡夫卡”,值得一看。

    意象,不要太近,也不能太远,恰到好处,就是正好。

    距离产生美,也适用于小说。这有点像中国戏曲,它不是真实的生活,又像真实的生活,进了剧场,上了舞台,它就是另一种生活了。

    观众爱看离真实生活有点距离却又被艺术化了的生活。“哏”,就像酵母,要有宣发的内部环境和所需要的时间,太热太冷都不行,火候把握好,到了一定时间,就自然出来了。

    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是小说本身与真实生活的距离时间和空间——有的作者写的太真实了反而适得其反地不美。

    二是构思发酵的时间,太热太冷,都不行,拖延和快跑都不好,最好的效果是,话不可说尽。让读者有回味的空间。

    你怎么看?欢迎说出你的想法和见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优秀图文作者的共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ih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