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把孩子是不是油盐不进这个状态先抛开。毕竟外人看不到孩子的真实状态,ta可能选择性地把自己封闭起来了。
其次,奖励是什么?惩罚是什么?孩子不买账的真实原因又是什么?这些都是问题。
我们不妨先从自身着手,找找问题所在,而不是陷入孩子油盐不进的无果循环中。

人本身就是有惰性的,区别在于有的人靠外部力量克服惰性,有的人靠自驱获得自律。
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都是外部力量,都是为了促使孩子朝着家长想要的方向前进。
一味的外部力量,总有消耗殆尽的一天。可能是没新鲜感了,可能是孩子的需求变了,可能作为家长的我们疲惫了……那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放弃所有的奖励和惩罚。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没了奖励,不是更加没动力了吗?没有惩罚,ta有恃无恐,继续犯错怎么办?
试想,孩子有因为你没督促ta吃饭,就一直饿着肚子吗?天气热了,孩子有因为你没督促ta洗澡就一直不洗澡吗?
ta可能会因为一时的惰性不吃饭不洗澡,但这样的情况不可能持续下去,因为ta的身体不允许,ta会去做顺应ta身心的事情,这不需要人督促,更不需要任何奖励和惩罚。
同样的道理,当你的奖励和惩罚对孩子都没用,说明孩子对你是排斥的,并且这只是表象,说到底ta排斥的是你对ta的控制感,好像是奖是罚都是你说了算。
所以只要是你给的,ta统统都想推开。一方想给,一方想推,要想打破这种局面,还不如让一切回到原点。

想想孩子小时候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会叫爸爸妈妈,我们激动得像拥有了全世界最可爱的宝贝。
渐渐地,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的要求变高了,希望ta学习好,希望ta特长多,希望ta听话。
在孩子的眼中,我们成了市侩的父母,分数就是我们和孩子互通有无的货币。
当我们在指责孩子越来越叛逆,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时,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是否还是当初那个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父母呢?
环境的改变、我们的改变,造就了孩子的改变,不是每件事都得分个谁对谁错。
那是不是说当孩子出现了问题,父母就只有听之任之呢?当然不是,教育孩子既是父母的权利,也是父母的义务。
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得搞明白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不服你,只有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才能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不是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光是找到问题,不会和孩子沟通,也是很吃亏的。有效沟通的亲子聊天术,你值得拥有。

所谓的自律,其实就是在没有外在奖励和惩罚的前提下,自己也有动力和意愿去做有益的事情,这才是孩子前进的永动力。
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且向上的环境,而不是那个拿着糖果或皮鞭追赶孩子的人。
我是俩娃的读书妈妈,一个热爱阅读、践行故事教育的妈妈。教育孩子是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多变且漫长。你有什么样的育儿疑问和焦虑,欢迎来和我分享,我会为你推荐和解读适合你和孩子的书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