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复利效应:知之者赚、不知之者被赚

复利效应:知之者赚、不知之者被赚

作者: 得一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6-18 22:43 被阅读174次

    文/得一

    前言:

    朋友,你知道吗?

    概念和方法论是一个人变得聪明、成为高手的硬指标:

    1)概念是一切知识架构和独立思考的基石;

    2)方法论则是打磨概念,使其最终成为自身技能的必要途径。

    每天学习一个概念,不断地对自己所掌握、所使用的概念进行审视、优化,对其更新换代,自主更新操作系统,变得更聪明。(参考阅读:如何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概念是复利效应。

    爱因斯坦说:

    “Compound interest is the eighth wonder of the world. He who understands it, earns it ... he who doesn't ... pays it.”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知之者赚、不知之者被赚。

    一、文字解释

    1.复利是指一笔资金除本金产生利息外,在下一个计息周期内,以前各计息周期内产生的利息也计算利息的计息方法。

    2.公式:F=P*(1+i)^n 

    P=本金;i=利率;n=持有期限。

    例如:本金为50000元,利率或者投资回报率为3%,投资年限为30年,那么,30年后所获得的利息收入,按复利计算公式来计算本利和(终值)是:50000×(1+3%)^30

    二、图形解释

    1.一笔存款,若是可以获取复利,那么它的增长最终大抵是这样的:

    2.知识变现很容易、且越来越容易、且变现金额越来越大的时代:

    3.道琼斯指数过去一百年的增长曲线:

    4.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三、类比和隐喻

    1.俗称“利滚利”、“驴打滚”或“利叠利”。

    2.拿金钱的时间价值来换取空间数量。

    四、例证

    1.印度舍罕王赏麦的故事。

    据说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

    国王问他有何要求,这位聪明的大臣胃口看来并不大,他跪在国王面前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2粒,第三格内给4粒,照这样下去,每一个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 64 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我吧!”

    国王一听,认为这区区赏金,微不足道。于是满口答应道:“爱卿,你所要求的并不多啊!你当然会如愿以偿。”说着,他令人把一袋麦子拿到宝座前。结果怎样呢?按照第一格内放1粒,第二格内放2粒,第三格内放4粒,1 0 ……还没有放到二十格,一袋麦子就已经完了。

    于是,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样迅速,很快就可以看出,如果要计算到第六十四格,即使拿来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他对西萨·班许下的诺言了。

    因为按照宰相的要求,需要有 1 8, 446 ,744, 073, 709, 551,61 5 颗麦粒。 1 蒲式尔 ( 计量单位折合 35.2 升 ) 麦子约有 500,000 颗,把这个数折成蒲式尔,那就得给西萨·班拿来四万亿蒲式尔才行。

    这位宰相所要求的竟是全世界在两千年内所生产的全部小麦。这么一来,舍罕王发现自己欠了宰相好大一笔债。

    其结果必然是:要么忍受西萨·班没完没了地讨债,要么干脆砍掉他的脑袋。国王大概选择了后面的这个办法。

    2.诺贝尔基金会长线投资。

    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建立。基金会成立初期,章程中明确规定这笔资金被限制只能投资在银行存款与公债上,不允许用于有风险的投资。

    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会运作的开销,历经50多年后,诺贝尔基金的资产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而且因为通货膨胀,300万美元只相当于1896年的30万美元,原定的奖金数额显得越来越可怜,眼看着诺贝尔基金走向破产。

    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于是求教麦肯锡,将仅有的300万美元银行存款转成资本,聘请专业人员投资股票和房地产。

    新的理财观一举扭转了整个诺贝尔基金的命运,基金不但没有再减少过,而且到了2005年,基金总资产还增长到了5.41亿美元。从1901年至今的111年里,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诺贝尔的遗产。

    诺贝尔基金会长线投资的历史,追求复利收益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的各种天灾人祸和战争。可是一路走来,长线仍有可观复利收益。

    3.长线投资。

    美国伊利诺斯州森林湖市100岁老妪格蕾丝·格罗纳离开人世后,竟将700万美元的遗产都捐赠给了她的母校森林湖学院。

    据格蕾丝的多年好友日前披露,这名百岁老太的700万美元巨款,竟然全都是来源于她在1935年购买的180美元美国雅培公司的股票。

    这个真实案例,是开始于1935年,其后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包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其他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还同样经历了全球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天灾人祸等,一路艰难走来,长线投资仍然达到16.3%的年化复利收益。

    人类的经济纵然有波动,但始终是向上的。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总会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或者是地区或者是具体新兴产业的经济热点。

    4.布鲁克林工艺大学教授的巨额财富。

    2005年,在布鲁克林工艺大学任教60年的欧斯默夫妇相继去世。两人膝下无子,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教授。

    但当清理他们投资财产时发现,发现他们有一笔资产已累积到8.57亿美元。当然后来全部捐赠了。

    那么,他们的财富从何而来?他们一对普通的学校教授,为何有如此之大家庭财富储备?

    原来,早在1960年,大学教授欧斯默夫妇以独到眼光把仅仅不过5万美元的积蓄交给巴菲特打理,并且一放就是45年从没有取回。

    5.美国耶鲁大学的学生捐款。

    美国的耶鲁大学,1979年的时候有一群同学在开同学会,他们毕业了25年。这一群同学说学校很照顾我们,不如捐笔钱给学校啊。

    这个想法一说出来就受到支持,所以有几十个学长也捐了钱,他们自己这个班的同学捐了7万5千美金,比他们高一届的捐了30万美金,总共是375000美金。

    本来他们想这个钱直接捐给学校就算了,但后来有人说学校不会理财,不如我们来帮学校理财。于是他们就用这笔钱给学校理财,用25年的时间看这笔钱会变成多少钱。

    结果25年后,也就是2004年,美国耶鲁大学收到历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捐款,总共1亿1千万美金。为什么会有这1亿1千万美金呢?

    五、应用

    每个人在智力、知识、经验上,复利效应都一样,只要能积累的东西,基本上最终都会产生复利效应。

    比如下面这个常见的公式:

    再来看一下复利公式:F=P*(1+i)^n 

    P=本金;i=利率;n=持有期限。

    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4个限定条件:

    1.每天的收入迭代到下一次的增长中去;

    2.不损失本金;

    3.保持增长率;

    4.持续时间。

    放在成长复利上,意味着:

    1.今天学到的知识,明天要运用到新一轮的知识学习中去;

    2.不能忘记;

    3.保持摄取知识的增长率;

    4.持续不断地学。

    但是,大部分人的学习都不能满足以上几个条件:

    1.知识无体系化,今天学到的概念和明天知道的内容没有叠加在一起,互不产生作用;

    2.记不住,不信你想想一周前你学了什么?

    3.很多人坚持不下去

    解决的方式是“问题树”——基于问题的学习符合复利条件:

    1.为了解决问题,昨天的思考和学到的知识会马上应用到今天的解决方案上去,形成迭代;

    2.如果一个知识有用,就不会被忘记;如果没用,忘记也不可惜。

    这种学习方式还解决了2个问题:

    1.我怎么知道这个知识有用的困惑;

    2.这个很重要,记录下来的仓鼠心态和穷者思维;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学以致用是形成个人成长复利的关键所在。


    我是得一,我们下个概念见。

    思考基石

    连载文集已上线,我们一起打磨概念及其方法论:

    概念:个人进化的基石

    复利效应:知之者赚、不知之者被赚

    飞轮效应:万事开头难,贵在坚持

    类比:一个辅助理解与思考的好工具

    黄金思维圈:迅速看透问题本质的利器

    心流:令人沉迷的终极体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利效应:知之者赚、不知之者被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tn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