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女孩不想变白呢?这是中国食品药品监督局的官网,在化妆品数据库中搜索「美白」,可以找到 2337 种国产化妆品和 1100 种进口化妆品。
2017 年,中国人把 300 亿人民币都用在了美白护肤品上,这些千奇百怪的美白产品是如何研发的?
一款护肤品的配方中,最主要的是基质和功效成分。
配料表的各种成分按含量从多到少排序,位置靠前的通常就是基质,主要包含溶剂、保湿剂、润肤剂。
比如在这款美白精华液中,溶剂是水、变性乙醇、双丙甘醇,保湿剂是甘油、聚乙二醇-8 ,润肤剂是鲸蜡醇乙基己酸酯。
基质成分有助于保湿润肤,但并没有美白效果,更多的是起载体作用,真正能让皮肤变白的是功效成分。
不过要想知道功效成分如何美白,我们首先得了解皮肤为什么会变黑。
这是人体的皮肤结构,基底层会不断生成角蛋白细胞,逐渐向外移动,最终脱落。与此同时,同样位于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则会通过酪氨酸酶不断制造黑色素,转移进角蛋白细胞。
正常情况下,黑色素会随着角蛋白细胞的脱落排出体外。但在诸如内分泌失调、紫外线照射等异常情况下,黑色素的生成速率会大于代谢速率,导致黑色素在表皮堆积聚集,让皮肤变黑,乃至形成色斑。
而美白就是要减少表皮中的黑色素,不同的功效成分有不同的方法。
比如熊果苷和维生素 C 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从而减少黑色素生成、烟酰胺能抑制黑色素向角蛋白细胞的转移、水杨酸和果酸能加速角质层更新。
这些成分的美白功效,都经过了广泛的实验验证,包括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
体外实验通常是在提取出的黑色素瘤细胞中加入功效成分,培养一段时间后就可看到对照效果。还有的会用到三维皮肤模型,一种由人体皮肤细胞培养成的高度仿真的皮肤组织。
在这份花王申请的专利中,通过向三维皮肤模型添加九头狮子草 50% 的乙醇提取物,培养 14 天后,在视觉上可以确认细胞的黑化抑制效果,黑色素量减少了 70% 以上。
动物实验一般选用豚鼠,分两组局部剃毛后用紫外线连续照射数日,其中一组每天涂抹护肤品,另一组作为对照。安乐死动物后,再对比豚鼠 皮肤组织中的黑色素颗粒数量评价美白功效。
此外,动物实验还用于评价产品的安全性,比如直接把测试成分滴在兔子最敏感的眼睛上,以观察护肤品对生物组织的影响。
经以上实验初步确认安全后就可进入人体实验阶段,直接将护肤品涂在人体皮肤上,然后利用皮肤检测仪,运用多重光谱影像技术从色斑、紫外斑、黄褐斑和红色区域对比前后的皮肤状况,评价美白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确认有美白作用的功效成分外,很多商家还会加入概念成分以便宣传。
比如这款美白嫩肤露,宣传上强调七种带“白”字的中草药,颇有暗示意味,而在配料表中,这些成分都是粗略的提取物,不像表中另一种功效成分熊果苷,同样来自植物,但已提纯出了具体物质,美白功效也被广泛研究验证过。
总体来说,护肤品价格越高,功效可能越好。但由于个体间皮肤状况的差异,同一种产品对不同消费者的美白效果很可能大相径庭。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护肤品,消费者还是得把自己当小白鼠多试几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