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有个书生叫张子明

作者: 小长卿 | 来源:发表于2017-12-26 20:40 被阅读35次

旧朝灭亡,新朝建立,农民起义力量总是会发挥历史性的作用。而在这期间涌现出无数军事才能奇特,才德兼备的人才,难道真的是乱世出英雄?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几百年前陈胜吴广的反秦起义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的无路可退中揭开帷幕,也许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举动为后世的起义提供了榜样的力量。元末,这场反对暴政的农民 起义中,轰轰烈烈的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人物代表,最有影响力的算是朱元璋、陈友谅。

暂且不提这两个人的丰功伟绩,起码在掀翻元朝统治中,两个人的力量都发挥巨大的作用,而后面的故事,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一山从来容不下两只老虎。暂且不提。

在太平的日子中,如果一个人生活工作都很满意,还怨天尤人,想要反动,那他一定不是一个正常人。如果在及其残暴的环境下,这种残暴的想法就会根植于人的内心。就是这样的生活背景,造就了朱元璋,陈友谅两个人。

看看朱元璋的背景,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有时吃不上饭暂且不说,还要预防着“飞来横税”,到最后结果是,父母死去以后,连一副棺材都没有。出家做和尚以后,收到其他和尚的百般刁难。在这样的环境下,心里能不气愤,能不想要反抗么?

再来看看陈友谅,出生于最低等的渔民家,以海为家,处处受人欺负,后来谋得一份衙门文书的职位,本以为职位提高,会受人待见,但是还是处处有人歧视,在这种环境下心高气盛 ,自然而然要想爬的更高,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在这个暴乱的年代,一切的社会因素往往会使人的性格中的缺点无限扩大,最终成为做人行事的标准。对于朱元璋来说,即使是以后做了皇帝,他对于自己的官员也是不信任。对于陈友谅来说,仁义道德兄弟义气不值得一提,只有站得高才是王道。

但是往往暴力在仁爱面前总是丢盔卸甲,正是老子所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

陈友谅攻打洪都时,当时守官朱文正已经坚守有月余,眼看就要撑不下去的时候,朱文正派出张子明向朱元璋禀告情况,请求援助。

这张子明是神秘人物呢?一介书生,正是因为是一个弱书生,可以掩人耳目。等到郭子明向朱元璋禀明情况返程的途中,很不幸被陈友谅的士兵抓住。

陈友谅看他是一个呆呆的书生,即开始劝降,什么民族大义,什么道德仁义,最后直接来威胁的,软硬兼施。

张子明答应了,正当陈友谅押着张子明到洪都城下,让郭子明劝城里人投降的时候。

张子明大声喊道:请大家坚守下去,我们的援军马上就到。

陈友谅没有想到,这个柔弱的书生竟然有这样的气量和胆识,而他看到的无数的士兵将领无论是敌方还是我方,眼睛中是对这个柔弱书生的敬佩。

而正是这一次,陈友谅开始对自己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怀疑,陈友谅不明白,这个世界上,有权利暴力解决不了的问题。

泱泱历史,张子明作为一个文弱书生的代表,能被写进历史的年轮,而在百年之后,他的故事读来仍令人肃然起敬,想来是一种气节。

在中国的历史中,诸多的人物,诸多的性格,悲欢离合,成败叛顺,从来不缺乏故事。民族危难之际的 气节更是不乏,就是这样一代代人的气节,造就了历史的走向。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但是没有小人物的历史,是不完整的历史。

相关文章

  • 元末有个书生叫张子明

    旧朝灭亡,新朝建立,农民起义力量总是会发挥历史性的作用。而在这期间涌现出无数军事才能奇特,才德兼备的人才,难道真的...

  • 元末士子张子明

    张子明这个名字与历史上的诸位大家和各朝英烈相比可能并不是多么著名,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促成了中国历史上历时2...

  • 9月支持明细

    8月末至9月初: 高莉领款343、5元 房租押金1000元 (周星辰,周明楷,陈子末)三个普通班退费学费14400...

  • 生死不计去赴菊花之约

    古有一个书生叫范巨卿(今山东济宁人),上京赶考之时染上了重病,躺在客栈里无人问津,幸好碰到来赶考住店一个叫张元伯的...

  • 未来有你(3)

    "这是我的另一张名片。"阿美看见对面那位有一些青涩而又腼腆的赵子明,不禁觉得有些可笑。 "我,我叫赵子明。"只见赵...

  • 骑手成长记(五)遭遇车祸 险些送命

    时间一晃就到了8月末。自上次父母来看过张明后,张明已有了回家复读的打算。干了2个多月的外卖,张明已经有了8000多...

  • 水陆紧密配合明军灭夏之战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明玉珍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四川称帝,建立夏国,都重庆。二十六年,明玉珍病死,子明舁继位。...

  • 耳食录卷一 · 故事一 · 夕芳

    从前在宜川有个叫张露的人,他的父亲张伊理是个落魄书生,因而家境贫寒。张露小的时候就很聪明,书读得不错,不过他的父亲...

  • 践行

    【一】 故事发生在湖北阳新县,有一个叫张明的男人,四十岁了还没娶到老婆。 1970年,他借了同村的徐老汉三百元钱,...

  • 小说《赣榆聊斋》

    1 “呜呜呜”,寒冬季节,刮着冷风。一个叫张子游的书生提着一个纸灯走在寒夜里,你说半夜了他为什么要赶路呢?原来村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元末有个书生叫张子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xs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