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921134/34e0115248d73d50.jpg)
在电影院刷了两遍《封神》,好作品不仅让人感到到视觉、审美的愉悦,还能让人从剧情的铺展、演员的演技中切身融入到一个平行世界中,暂离现实世界。
一刷的时候,因为影城电梯的缘故,错失了开场的10分钟。二刷之后,一回家就赶紧把触动深的点写下来,以免写观后感的时候,记忆力不争气。
很惭愧,观后感还没动手。
书,却到手了!
家里的这本《封神演义》,老妈不知道已经翻看多少遍了。泛黄的页面,惊掉下巴的便宜价格,散发着独属旧书的那种味道,无一不在展示着它的年龄。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它应该是在我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在我家了吧。
即便它是老妈床头的常驻嘉宾,即便看了几个版本封神的影视剧,我却一次都没想着要把这本书拿起来看。
《封神》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让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想看《封神演义》的兴趣!
翻开这本书,我却冒出了一个疑问:
“为什么以前的书,字,都是那么的小;而现在的书,字,都那么的大?”
我跟书的初接触,得益于爱看书老妈的小书柜。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窝在书柜的那个角落里,跟书待上一整天。
因此,可能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一些不适合我年龄看的书,比如《玛戈皇后》、《茶花女》等等。纯当故事来看的我,不明白里面很多的情节,纯粹觉得故事特别吸引,是那种开始看就不想撒手的感觉!
只是,当时觉得书里面外国人的名字实在很长很难记。
另外,老妈还有一部分书,是她从学生时代艰难攒钱买的,这部分旧书全是繁体。小学时候把我看哭几遍的《红楼梦》,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旧书都有共同的特点:
1、字小、行距小、排版紧凑;
2、价格对于如今来说,便宜得惊人!
例如,《红楼梦》上中下册三本,每一本都是几毛钱。
而现在买的纸质书,一改以前每页高密度的排版,变成了字大、行距大、排版宽松。每一页都有很多的空白位置,方便做做笔记啥的。有的书的排版宽松到,我都有点怀疑是不是在凑页数。
彩色、宽松的排版,视觉上是美观不少。并且,因为排版的宽松,翻页也比旧时快了。毕竟,相对来说,一页纸上的字少了嘛。
这是不是一种改善阅读体验,提高阅读兴趣的改良呢?
我虽认同相对于密密麻麻观感,现代的排版确实赏心悦目,也确实会增加让人阅读下去的乐趣。毕竟,有的人对于像旧时的那种密集内容呈现方式,是会望而却步的。
但很奇怪的是,我更喜欢旧时的那种。
可能是从小的习惯,也可能是我懒:翻页的频繁,让我阅读的感观下降。
每一次翻页都有一秒的暂停,频繁的暂停,沉浸感就变淡了。
顺走老妈的这本床头宠儿,又可以嗅着时间加持后的书味,触摸着染浸时光的质感,沉浸在我偏爱的书页之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