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到的概念:
解释框架、假设、系统1、系统2
一、收获、问答与提炼
-
每个人的解释系统都是由解释框架和假设组成的,我们在解释任何对象的时候都会套用同样的解释框架和不同的假设。【同与不同、变与不变】
-
《思考,快与慢》研究大脑的工作机制,以及人们的判断、决策、幸福感和社会制度受大脑影响后的各种问题。这套理论可以用于分析不同人在做出决策时的每一个想法。【看来有必要提升对共读活动重要性的评级,跟上去】
-
解释框架由系统1、系统2、系统1串行的方式共同形成功能,功能描述如下:
- 当遇到了对象A,系统1自动对A进行判断,并且形成一个说明,交由系统2去检查,通常系统2不会难为系统1,让检查通过,于是“A'”就从解释系统的输出端输出了
- 但是,如果系统1对A没有办法进行判断,就会启动系统2一起加入判断,如果系统2判断之后,“A'”就从解释系统的输出端输出了
- 如果说,系统1无法判断、系统2也无法判断的话,就会再次启动系统1进行判断,这个时候系统1通常会说服自己让自己放弃,直至放弃为止。
- 【解释框架通过调用系统1和系统2,对常见的大脑判断事物的流程做了分类描述,这个分类描述过程的流程图应该如何绘制呢?】
-
双系统理论还可以被理解为感性和理性的关系,感性是系统1,理性是系统2。由于系统1总是先发挥作用,所以很多人做事特别冲动、特别情绪化,就是因为没有经过训练,大脑无法启动系统2进行理性判断。【启动系统2,是一个高级的技能,决定着情绪管理的能力,如果能够掌握背后的工作原理,技能训练起来当属事半功倍了。】
-
此外,认知放松、联结效应、典型性偏好、归因谬误、随机性误解、回归现象、光环效应、锚定效应、框架效应、启发式判断、可得性偏见、自信不可靠、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推论、禀赋效应……等等一系列关于思维方面的词汇,都是通过系统1和系统2的原理推导出来的。【这就厉害了,一大堆吓人的、高级的词汇,背后的基础都是系统1和系统2在发挥作用,足见双系统理论的重要性,要学就学最本原的,找到知识的源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二、感受、思考与关联
- 上一篇文章中,永澄老师让预判一下四层展开的内容会是怎样?我比较宽泛的给出了一些可能,包含了系统的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形成的功能。从今天的文章可以看出,永澄老师围绕着元素的构成进行逐层剥离,第一层使用解释框架和假设组成的并联模型对解释系统进行模型简化,第二层将解释框架视为系统1和系统2组成的串行模型。模型化操作,一是将结构变得更为清晰,二是可以进行模块化分析。明天的文章,将会把系统1和系统2进一步展开,预判会把各自的运行机制、特征阐述清楚,那么第四层呢?又会对哪个内容做进一步剖析呢?怎么有种追连续剧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