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古代文化
何以中国 | 一组关键词,带你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何以中国 | 一组关键词,带你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作者: 廖师兄_户外探索家 | 来源:发表于2018-04-08 20:25 被阅读77次
image

第70篇原创 | 读完5分钟

我还记得,赴俄第一学期,导师就给我们布置了一个艰巨的任务:给来自二十多个不同国家的全体研预生介绍中国。

尽管我已在中国生活、受教育长达二十多年,但对当时的我来讲,那依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

虽然后来勉强完成,但我对自己的表现一直都不满意。

直到学完了何帆读书俱乐部本周的内容,我才初步明白,为何我当时无法更好地介绍中国。

我想,除了当时俄语水平有限之外,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我根本就不了解中国。

克鲁格曼说过:经济学家只有一个样本,那就是历史。

而对于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来讲,想要预测中国的未来,以及理解中国的当下,就不得不了解中国的历史。

正好,何帆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种很简单,却很受用的认识历史的方法。

即文章题目提到的,一组关键词: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一、中国为什么是小农社会?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由于深受初中历史课的影响,听到小农社会,我脑中立马能蹦出一大串负面感受。

比如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安土重迁,自给自足,重农轻商等等。

当然了,我的写作目的不是批判小农社会,也不是为它正名,而是想要讨论为什么中国是小农社会。

何帆老师在专栏中,就这一问题,给出了两个解释。

第一,跟古代中国本土的农作物种类有关。

中国是人类农业的最早发源地之一。

北方的稷、黍和南方的稻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的主要食物。

咱们的祖先从非洲大草原出发,刚好走到了这块黄土地上,只能驯化这几种农作物。

这是历史的偶然性,不过历史还有必然性。

以上几种农作物优点很多,但是缺陷也很明显。

如需要人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播种、除草、灌溉、收割等。

加之当时土地稀缺,人口急剧增长,使得中国的农民不得不采用劳动力密集型的农耕技术。

后果就是,一旦选择了密集型的农耕技术,久而久之,也就必然影响了社会的组织形式,甚至人们的思维方式。

第二个原因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算缗(mín)令和告缗运动」。

简单来讲,汉武帝四处打仗,大兴土木,自然财政入不敷出。

为了减缓财政压力,继续支撑战争推行的两项政策。

秦末汉初的中国,工商业非常发达,于是汉武帝采取了向商人课重税的政策手段。

但因为商人的不配合,朝廷又推出了告缗令。

即民众可以向朝廷告发拒不纳税的商人。一旦商人被告发,财产被全部没收,一半归告密者 ,一半归朝廷。

后来富人们不敢再投资工商业,而是选择买地经营农业。因为土地免征税,农业税还有优惠。

最终结果是,算缗加告缗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朝廷税是收足了,但是却进一步加固了小农经济的格局,甚至深远影响了中国后世的发展。

二、地理,是影响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慢变量

「地理决定论」最先由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

观点不一定正确,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今天的中国为何能拥有如此大的疆域?从中原一路拓展,南至到南海诸岛、西至新疆西藏、西南至云贵川,北至蒙古和东三省,以及东南的台湾省。

当然了,这归功于古代帝王将相们的伟大才能,才创造下的丰功伟绩。

为什么中国能够轻易实现欧洲人几千年来都没能实现的大一统夙愿?

何帆老师给出了另外一个解释:地理原因。

我经常打开手机看欧洲地图,寻找旅行目的地。看完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并不大的欧洲竟然被分为如此多的国家。

其间各种半岛、港口、峡湾、岛屿,因此统一难度很大。

反观咱们中国。

从山海关往南,从太行山以东,一路南下到长江,东至大海,基本是一片广阔的平原,无险可守。一旦越过长江,虽然地势更为崎岖,但山有缺口、河有方向,东南、华南,早已连成一片。

因此这又说明了历史的偶然性,即中国拥有独特的地理条件。

地理给历史提供了一个舞台,地理也必然会影响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形成和演化。

三、从军事的角度来认识明朝灭亡

明朝灭亡的原因,我们听过很多种。

最老套的莫不是,明朝后期官场腐败、党争误国、皇帝昏庸、气数已尽等,还有之前罗辑思维视频节目讲到的组织僵化等。

本周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一个以前没有多做思考的解释角度。

军事。

你说这不是废话吗,军事落后就打不过嘛。

可实际上,晚明军事力量表面上并不薄弱,枪炮技术先进,军队规模庞大。

为什么还是灭亡了呢?还是有两个原因。

首先,明朝军队制度所致。

明朝军队有两种制度,第一种叫卫所制,第二种叫营兵制。

具体的内容就不多做解释了,这两种制度最坏的影响就是,让明朝军队丧失了战斗力。

其次,明朝晚期,后不单行。

不仅要面对女真(清)的南下威胁,还有东方的日本入侵朝鲜,南方的缅甸侵犯云南。

最终战胜了日本,输给了缅甸,给明朝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最终,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明朝走向了灭亡。

四、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工业革命?

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研究过中国古代科技史,并提出一个疑问,即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为什么工业革命却没有出现在中国?

在明清时期,中国最发达的工业都在江南地区。在轻工业领域,中国甚至领先于同期的英国。

工业革命出现在英国,而不是中国。

原因之一,中国江南地区自然资源匮乏,尤其是缺铁,缺煤,而煤和铁恰好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催化剂。

原因之二,中国江南地区的百姓素质较高。他们自己就能独自运作小型的手工作坊,同时也不愿意去大工厂,听从工厂主的使唤和呵斥。

马克思就说过,英国的一些手工工场,宁愿使用一批半白痴,来从事简单机械的劳动。

五、格物自知

当然了,真实的历史演化过程太过于复杂,某一时间产生的原因也绝不是单一的。

历史并不是必然的,但也不是偶然的,必然中有偶然,偶然中有必然。

一个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同样充满了偶然和必然。

我们一次偶然的选择又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后果,同时又可能会遇到其他的偶然。

通过本周的学习,加上消化整理这篇读书笔记,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一个理解历史的全新角度。

这也是我做公众号的一大初衷,格物自知。正好,历史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题。

了解过去,认识当下,展望未来。

2018/04/08 10:59
В незнакомом городе


◆往期精选

¹快手下架 | 技术虽无罪,人却有对错

²我的第二个本命年

³莫斯科有了眼泪,大雪却尚未纷飞

相关文章

  • 何以中国 | 一组关键词,带你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第70篇原创 | 读完5分钟 我还记得,赴俄第一学期,导师就给我们布置了一个艰巨的任务:给来自二十多个不同国家的全...

  • 1217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12 彻底改写中国历史的考古发现 13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从考古开始 >...

  • 2019-12-23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第二讲 考古学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05 考古学是怎么产生的? 寻找...

  • 1202

    翻开与历史相关的书,会感受到难得的平静。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 序——《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介绍了钱穆出于怎...

  • 2019-12-20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第二讲 考古学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台湾大学曾设置了独一无二的“台大...

  • 中国历史005#

    中国历史005# 1. “中国历史”,这四个字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中国”,一是“历史”。2.第一,什么是“中国...

  • 【中国史纲50讲】02|究竟什么是中国历史

    我们顺着第一讲的话题,再来展开聊一下,究竟什么叫“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这四个字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中国...

  • 《枢纽》施展

    5215-谢志刚 01这本书能带你看懂:中国历史演进的逻辑;中国奇迹持续的原因;以及,该如何认知中国的世界角色。 ...

  • 中国大历史

    读了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作者试图从非常宏观的层面去解读中国历史,去寻找历史“何以如此”的原因。 1、地理环境...

  • 【中国史纲50讲】50|中国,世界的枢纽

    前面的四十多讲,我带你一起还原了中国历史的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时间,中国历史发生过四次重要的转型。从商周之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以中国 | 一组关键词,带你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im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