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绿皮书》是今年奥斯卡的最大赢家,昨天也正式在中国上映,你们都去看了吗?
至于电影的好坏,我们不妨先来感受一下这部电影的获奖情况。
看到这么多奖是不是头都看晕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饰演钢琴演奏家的黑人演员马赫沙拉·阿里,通过出演《绿皮书》再次拿下奥斯卡的最佳男配。演员生涯两次提名两次获奖,其命中率不要太高。
同时,看完《绿皮书》,我对他饰演的角色也是最有感触的。和上次因为出演一个黑帮毒贩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不一样,这次他扮演的是一个有着良好学历和修养的音乐家。
此前凭《月光男孩》拿奥斯卡最佳男配时,质疑的声音很多,不少人认为他的胜利不过是奥斯卡的“政治正确”,但这次就真的是凭实力了。
为了《绿皮书》里钢琴演奏家的角色,他花了很多时间学习音阶和旋律,揣摩演奏姿势和技巧,一度让我认为他本人就有很好的钢琴演奏水平。而且他真正做到随着角色性格以及故事情节的变化,将内心的挣扎和冲突很好地表现出来。
此外,因为做了全面的功课,所以他在电影中面对白人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仍将彬彬有礼的压抑感演得惟妙惟肖,好多处看得我都愤怒了。这样的演技,小金人实至名归。
对于《绿皮书》整部电影来说,我对他和男主之间从种族歧视到成为好基友的剧情并不是很有感触,而是单单对他饰演的演奏家这一角色的性格,以及在巡演过程中的所“自曝”的那些个人经历感触很深。
巡演路上,只有一次男主尼克和谢利住在了一个房间。
尼克当时正在给妻子写信,谢利打算再次帮他修改。当他看到信中内容描述的是一幅家庭幸福美满的画面,谢利读完顿了一下,笑着夸奖尼克写得很好,他不需要再帮他修改了。
其实尼克的信依然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文笔并没有因为谢利之前对他的指导有所提高,但这次尼克写的是幸福美满的大家庭,是他所没有的,是他不能帮他改的。
他一脸落寞的表情钻进被窝,侧身背对尼克,孤独感瞬间涌上心头。
他很小父亲就过世了,母亲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教会了他弹钢琴,并很小就带着他四处演出。
后来有幸被“贵人”挖掘,将他送进了列宁格勒音乐学院进修古典音乐,却因为黑人身份不能往贝多芬那样的古典音乐家深造,后来因为和唱片公司签约,成了有名的流行音乐演奏家。
成名后因为被许多上流人士请去演奏,而且还多次在白宫剧院演出,结识了许多上流人士和官员。但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在台上他虽然是众人钦羡的演奏家,但台下却仍然因为是黑人种族而被看不起。
不能和白人同席,没有一个演奏家应有的化妆间,没有供黑人如厕的卫生间,若非演奏的需要,没有哪一个白人真正和他建立友情,就连他唯一的一个黑人兄弟,因为地位的差距多年来没和他联系。
虽然,他坚信捍卫自尊可以赢得胜利,他坚持巡演都用自己喜欢的钢琴品牌,即使被歧视也决不通过动手解决冲突。
尼克看出了他的孤独:一个坚持自己目标的人,捍卫自己所坚信的人,总显得棱角分明难以靠近,但是假如他不愿意放下一些自尊,主动退让一步去接受别人,那么他只能孤独。
尼克告诉他:“世界上孤独的人都害怕迈出第一步。”
谢利明白,他也一直在努力。
本来待在种族歧视不严重的北部,他可以受万人追捧,过着帝王般的生活。然而为了改变人们心中固有的种族歧视观念,他选择了带上“绿皮书”(一个专门为黑人旅行定制的宾馆入住指南)去南方巡演。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点努力,让白人不再歧视黑人;通过巡演,让更多的白人看到,黑人也可以在舞台上演奏白人中上流人士才能欣赏的钢琴音乐;让更多的黑人同胞看到,黑人的种族并不低人一等,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优秀。
他以一个高修养人士的大局观去利用自己的天赋,以及一点点的努力卑躬屈膝地融入白人社会,去一点点让白人认可黑人。即使,独自承受黑暗深渊般的孤独。
电影的最后,那些所谓的“上流人士”并没有接纳他,但是尼克这个之前最讨厌黑人,连黑人喝过的水杯都要小心翼翼地扔掉的他,这个在白人当中没什么文化修养,喜欢爆粗口,还经常在夜总会与人干架的他,却因为巡演旅途中通过和谢利的深入接触,从心底认可了他。
而这,似乎也透露着对文化修养和上流人士的一种讽刺。
我们可以追求优雅上台面的东西,我们可以经常戴着眼镜,穿西服打领带端坐一旁,但是不要忘记:那些生活在底层,挣扎在灰暗角落的人和我们一样,都有一个可以给人热情的拥抱,一颗给人温暖的内心。
敢于放弃“阶级”的偏见去拥抱每一个人,便少一分人世的孤独,多一分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