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离开教参,你能备课吗?
没有教参我不会备课
2000年我中师毕业教小学三年级,2007年我开始教初中语文,那时我备课常常研究15篇左右的教案,还有几篇教学实录,一篇课文常花费好多时间,看看别人很轻松,我常叹息自己笨,悟性差。不过别看我教龄短,我带的班级经常考第一,我虽教七年级,每次考试把七、八,九年级试卷对比研究,甚至今年和前几年对比研究,总结出题题型及规律,考试时我又常做一些预测,挺准的。我知道这是雕虫小技,我知道我的学养并不高,学生其实并美誉哦多强的学习能力,今年我第一次教九年级语文,课文相对深一些,今天我备课时,发现,如果只看课本不看参考资料,我竟看不懂课文,看过之后大脑一片空白,脑子里没留一点痕迹,竟不会思考,质疑,设计问题了,这时才发现我对教参是多么依赖。我以前备课,看一遍课文,就看起教参来,从来没有独立思考过。如果看教参前先独立思考,自己设计教案,再和别人的教案对比,多问几个为什么,别人为啥这样设计,最后 再重新思考整合设计,看一看课堂效果,多做一些课后反思,再设计教案在另一个班上课......如果这样逐步摆脱教参的束缚,逐步培养独立备课的能力,今天绝不会没有教参我不会备课,可是我身边又有几个给他一篇陌生文章能备课上课的老师呢?
我劝青年教师都看看,这文章发人深省。我甚至觉得,“离开教参是否能独立备课”是鉴别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最主要的标准。据我观察,Y老师说的符合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现状---没有教参不会备课。其实还有,没有样板课不会讲课,没有教改典型就不会改革。大家都是在模仿,都是在复制,没有主体性,没有独立思考。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何谈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Y老师还指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即使教师学养没有提高,也没有独立思考,只要他能下功夫揣摩考官心理。“总结出题题型及规律”,也能取高分,如果善于占领学生的全部时间空间,扎尽学生的精力,他甚至能取得骄人的应试成果。请问,这是教育的方向吗?揣摩试题思路,押题,根本就不是正经能耐,却成了教师(各种教辅材料)竞相追逐的本领。如果说迫于大环境压力和社会风气,教师不得不如此,那也可以理解,但我们起码要承认这是个问题,需要逐步改革。我曾经说过,语文教师搞公开课,只有拿教材上没有,教参上也没有,网上也查不到的资料(或者其资料与教学无关)的课文让教师当场备课,设计 教学方案,才能看出其真水平。我退休之前(我在教科所工作)曾经和同事一起设计过一个阅读检测题目。我们从《读者》上找到了一篇并不艰深的文章,要求语文教师阅读,并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结果老师们的平均分数不及格,也就是说,不会阅读。甚至还有教研员找来,要求“透露点消息”的,他也读不懂。在这种情况下搞语文教学的“改革”。你想你能改成什么样子?所能做的只是折腾学生,追求分数。教师的学养和教育教学理念是一切的基础,不务实这个基础而企图在教学方法上外表变花样,变来变去也是小动作,在圈里面闹腾。
请你试试(不用告诉别人)离开教参备课,检验一下自己的真实水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