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格与行为的背后

作者: 精气神806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23:25 被阅读46次

    1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数不清的自然进化选择,这种选择突变仍然在现代人这里看到进化的痕迹。

    比如,现代影像成像技术可以让人们直接看到精子和卵子结合后,变成胚胎,然后经历十个月的进化到成熟的婴儿。这十个月的成长,呈现的是人类从海里的鱼类、到陆地爬行、然后直立行走的几亿年进化过程。

    上世纪50年代,人们对大脑研究尚在蓬勃发展的初期,有人提出了人类大脑三位一体的理论。就是人脑是由爬行动物(蜥蜴脑)脑、哺乳动物(动物脑)脑和直立行走的人类(人脑),是人类亿万年自然进化的痕迹留存在人类大脑颅腔中的遗址,现在仍然交互影响发挥作用。

    这种三位一体理论曾经盛行一时,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影响到人的性格。

    2

    弗洛伊德为什么有三我理论的揣测:一次在上课的时候,讲到孙悟空真假猕猴那一段,诸大神辨不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还是佛祖出山,指出六耳猕猴的来处,让悟空捡个便宜一棒打死。我延伸提到,有人有自我,有假我,在现实中是真假难辨。

    下课后,有位学生短信提问:不如弗洛伊德心理学的三我理论解释透彻。也就是人有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弗洛伊德认为的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弗洛伊德认为的超我,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处于三者协调平衡的状态,人格就平衡协调;如果处于冲突的状态,人格就处于分裂。

    3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超越其它任何动物的一种特殊能力,人有意识可以主动劳动,制造工具改造自然。

    其它哺乳类动物,都是在自己与自然环境的限定之内,做有限的蜥蜴脑的直觉和动物脑的一部分。

    因此,人是万物之长,天龙八部之首。人有本我的生理需要,直觉的冲动;也有自我的群体生物需求。但是,只有人类才具有超我,也就是道德、美德、良心、理想等等让人类社会和生活有意义、变得更美好升华的品格。

    4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是行为科学和人的需求刺激动机的权威诠释。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和动机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生理需要和安全的需要,是本我,是蜥蜴脑;情感和归属的需要,是自我,是哺乳类动物脑,因为动物也不能完全离群索居,大多类都是群居动物,有社会属性。

    自我实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需求动机,是弗洛伊德说的超我,是柏拉图说的理想和美德。

    也只有人类的自我实现,才让人类可以不断创新突破自然环境给人设置的边界,一次次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5

    了解不同人的性格和需求,可以在交往的时候用来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对于用蜥蜴脑思考为主的人,就必须物质主义为主要手段,用经济刺激作为激励行为的管理措施。

    对于用爬行脑思考行事为主的人,因为爱随大流,容易随波逐流,就需要创造引导更好行为的环境氛围和团队,让人岗匹配,人尽其才。

    对于追求超我和自我实现的追梦人,物质和一般的平台都无法打动,管理者需要提供让他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才能让这类人找到存在感。

    因人而异,你需要看清人的行为与性格的背后,才能掌握一点主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的性格与行为的背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wd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