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三解

作者: 宁静__致远_ | 来源:发表于2020-04-08 10:56 被阅读0次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对经典,先学后背,虔诚去学。

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

认识阴阳,一是诊断,二为治疗。

冬病伤肾,为阴,夏天为心,属阳。春病在肝,肝在下,属阴。秋为肺,肺为华盖,属阳。老师如此的解释,前两个按经络属性,后两个按位置,标准不统一,貌似不合适。个人认为此四句是为原因解释,冬病是因为秋天伤了阴,春病是因为冬天伤了阴,夏病是因为春天伤了阳,秋病是因为夏天伤了阳。如此也合了阴阳为趋势,也与四时调神大论相符。

五脏实为六脏,其中心包括心包和心。

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针为针刺。石为砭石,从山东海滨来,为锋利石刀或刮痧石。针砭时弊。冬病如静脉屈张,为受寒,需视其所在,为施针石,切开放血,泄寒气。夏病在心,身上所在红肿热疼都属于心,蜂窝组织炎,把肿疮切开,可好。带状胞疹与疝气都属肝经的病,是肝经毒火发出来,有的发在腰、眼、面部,在面部可能引起面瘫。火欲发之,如森林来火先打隔离墙,再用鼓风机吹灭,可用清凉解表的药。众多的症状根可能只在一处。

阴虚炎旺的人不适宜艾灸,刮痧不可乱用,没有热毒与淤血,不可用。异法方宜论,东用砭石,西用汤药,北用艾灸,南用针,中用导引。刮痧要因势利导。大椎为三阳督脉汇集,阳气过多,则针刺或就此穴,受寒则艾灸。

粉刺为龙雷之火。

中医外科技术匪夷所思,可惜失传。中医认识较深,是看其是否成熟才决定施治,否则时机不对,会加重病情。如现在有人癌症手术后,转移加重。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知道医道,知道大方向。自己也是有了女儿后开始看中医的书。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一天中有阴中之阳,阳中之阳,我们前面学了人体有阴阳,那是不是也有阴中之阴呢,阳中之阳呢?答案是有的。背上半部有心(少阴)、心包、肺(太阴),阴阳是相对的,故相比,心为阳为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腹有肾(少阴),主水,向下流,为阴中之阳。肝(阙阴)主木,条达,属阴中之阳,脾(太阴),主土,为阴中之太阴。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气有共振,当阳气出来后,相应的会跟着动,如早上阳气生发,会大便,全想吃早饭。

造物主设计我们与外在与天地是阴阳统一,相互感应的,这种感应超越物质与意识而存在。道本在就在,慧不到,想也不明白,修身达到那个频道,自然就明白了。可惜我们关闭了感应之门,早不起,晚不睡,春不生,冬不藏。

应,为回应,如回声。没有回应,则心不踏实。古人微言大义,言简留想像空间,增智还启慧。中国文化是高度抽象的,给有慧力的人看。中国写意画,直接通神。天人相应。日食出现在初一,月食在十五。

转基因食品改变自然,危害巨大,需防。转基因农作物有:抵抗昆虫的玉米,抵抗杀虫剂的大豆,抵抗病虫害的棉花,富含胡萝卜素的水稻,耐寒抗旱的小麦,抵抗病毒的瓜类和控制成熟速度及硬度的西红柿等等。

  摘自童心:

  今论及阴阳,关乎五脏,延至星辰,不禁感悟到太阳系与人(天与人)之相呼应的微妙。太阳系中,按与太阳的距离远近排列,依次为, 木-火-地-金-水-太阳。对比人之五脏恰为:肝-心-脾-肺-肾-元神。二者自左至右皆为相生顺序。神。

相关文章

  • 阴阳三解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

  • 大宝论张景岳类经附翼卷3诗解

    大宝论张景岳类经附翼卷3诗解 (类经附翼卷三求证录) 题文诗: 情生阴阳,阴阳有情,阴阳之体,...

  • 阴阳再解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

  • 阴阳初解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

  • 自然|第12届禅源太极瑜伽师资培训Day2

    Day 2 一、阴阳之道 阴阳是万物的基础,统万物之理,一阴一阳谓之道。道的体现有三:阴、阳、阴阳之间的转变。解“...

  • 天乩·衍 | 诸葛马前课〇四

    文 | 妖师 第四课●●○●○● 中上 十八男儿,起于太原;动则得解,日月丽天。 证曰:阴阴阳阴阳阴在卦为解。 解...

  • 四圣心源D1

    天人解:了解阴阳变化,有阴阳就有清浊,清浮浊降。是自然之性。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阴阳升降的枢轴,谓之土。 ...

  • 终始第5黄元御灵枢悬解诗解

    终始第5灵枢悬解诗解 清-黄元御昌邑 题文诗: 凡刺之道,明知终始,阴阳为纲,阴阳定矣. 阴者主脏,阳者主腑.泻者...

  • 2022-06-15

    四圣源卷04劳伤解_02阴阳 【原文】中气升降,是生阴阳,阴阳二气,上下回周。阴位于下,而下自左升,则为清阳;阳位...

  • 阴阳(三)

    阴阳交感相错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阴阳学说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阴阳的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阴阳三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yz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