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随笔精选录简友广场想法
爸爸,你为什么要这么说?

爸爸,你为什么要这么说?

作者: 之兰 | 来源:发表于2022-09-22 09:52 被阅读0次

    今天看到一则小视频,内容是一个孩子正泪流满面的哭诉:“你不买也就算了,你不用给他赶的那么直接,你就跟他慢慢说不要,你就不要说的那么直接,就说不要不要不要,如果我的灵魂是他的,我给你推销,你就这么直接的一直赶我走吗?你知道那有多伤人的自尊心吗?全都是为了赚钱的啦!”说完大滴的眼泪从孩子脸上滑落下来。

    他的父亲听完后说:“是的,是的,你说的对。”

    看完视频才知道,这个孩子跟正跟父亲在饭店里吃饭时,有人来向他们推销东西,父亲看都没看对方一眼,直接不耐烦地说:不要不要不要。

    一下触动了孩子心底的情感之弦——同理心。他无法理解父亲的态度,别人推销只是在做一份工作,为了挣钱生活。我们可以选择不要,但是在语言上还是应该给别人一些尊重。

    同理⼼就是⼀种将对⽅的感情情绪投射在⾃⼰⾝上的⾏为及将⾃⼰放在对⽅的处境的想法。

    同理⼼也是⾼情商者必备的能⼒,⼀个可以成功从他⼈⾓度考虑问题的⼈,是知道说什么,做什么来让对⽅感到舒适与轻松的。

    对孩子进行同理心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4到7岁的儿童是发展同理⼼的关键期,让年幼的孩⼦们明⽩同伴们的想法与⼼情,知道要分享他⼈的快乐与感受他⼈的痛苦。只有当同理⼼深深扎根在⼉童的⼼理世界⾥,我们未来领导者才会是⼀个亲社会与富有同情⼼的群体。

    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呢?

    ⼀、⾏为的榜样

    ⼉童共情能⼒的发展在很⼤程度上能促进亲社会推理的成熟,也促使他们能够⽆私地关爱和帮助任何处于困境中的⼈。⽽对⼉童的亲社会倾向产⽣最普遍⽽深刻的影响是他⼈的⾏为,也就是⼉童所接触的榜样。⼉童通过对榜样⾏为的观察,可以学到同理⼼能⼒及利他⾏为。

    ⼆、强化其⾏为

    做为⼉童所接触的榜样——⽗母,经常向⼉童做出有关利他⾏为的宣扬,赞赏那些共情能⼒⾼,⼜表现出亲社会⾏为的⼉童,从⽽这些奖赏产⽣的积极影响也会与亲社会的⾏为联系起来,⽽⼉童也往往会⼒求实现由⾃⼰所尊重的成⼈制定的⽬标。久⽽久之,同理⼼能⼒就成为⼀种⾃我的强化。同时,也帮助⼉童内化社会规则及责任,更加促进了共情能⼒的提⾼和利他⾏为的发展。

    三、实践与传授

    ⼉童在观察到⽗母的助⼈⾏为后,特别是⽗母为其提供了有说服⼒的助⼈理由,同时⼜给予⾏动⽰范的情况下,⼉童会更具共情能⼒,并乐于助⼈,这种⾏为还能对⼉童产⽣长远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母的同理⼼能⼒及教养⽅式同样影响着⼉童。当孩⼦出现伤害他⼈的⾏为(争执、⾔语及⾏为的攻击)时,更多使⽤⾮惩罚性⽅式的⽗母,常常表现出对别⼈的同情和关⼼,他们会劝导孩⼦为⾃⼰的错误⾏为承担责任,并督促孩⼦去安慰和帮助对⽅,这通常能培养出更富有共情能⼒的孩⼦;⽽经常使⽤强制及惩罚⽅式的⽗母则阻碍了孩⼦共情能⼒的发展,同时也削弱了孩⼦道德能⼒的成熟。共情能⼒⾼并愿意做出亲社会⾏为的⼉童,通常他们的⽗母总是⿎励着他们,并以⾝作则。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就提出: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也具有他的本身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

    诺德斯特隆曾经这样写道,富有同理心的孩子往往有如下表现:

    1、能体察自己的感受;

    2、善于察言观色,能读懂表情、肢体动作传达的信息(会识别命名情绪),并做出相应的回应;

    3、能理解并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与感受,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用对他人有帮助的方式提供安慰和帮助;

    4、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5、能识别不同人的不同情绪,有时也会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

    如今每个家庭孩子很少,在父母祖父母的关怀保护之下,很多孩子反而是缺少同理心的,所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就变得非常重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能得到提升,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爸爸,你为什么要这么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ae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