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心理就是想和你聊聊天
众筹,筹的是爱心还是人情?

众筹,筹的是爱心还是人情?

作者: 章茗 | 来源:发表于2017-06-21 09:25 被阅读601次
    图片来自网络

    2016年的6月,我偶然看到了一条轻松筹的链接,标题是《我这样看待这个世界》,是一位爸爸为自己身患恶性淋巴瘤的4岁的儿子发起的筹款。

    打动我的是这位爸爸的语言,生动真实而又不卑不亢,他以感恩的心态来书写这段文字,不同于一般的“救救我”“走投无路”“撑不下去了”一类的触目惊心和苦苦乞求。

    那时我的大女儿也差不多是4岁的年纪,我的母亲也在几年前患过淋巴瘤,看到这样的求助更能够感同身受。

    于是我顺手点开微信支付,支持了50元钱。

    这之后的每一次,只要看到治病救人一类的众筹信息,多多少少我总会支持一点。

    就在上个月,老公的姐夫突发脑溢血住在了离家近一千公里的北京的医院。

    姐夫家条件不好,负担很重,家里有四个未成年孩子和一个七十岁的老母亲。平时一直在外地的工地上打工。这会儿一倒下来,本来通过做苦工尚有一些微薄收入的妻子也得放下工作去照顾他。

    这么糟糕的情形我在旁边看着干着急,心里想着能做点什么缓解一下这个家庭的压力。

    我想到了众筹平台,再次点开第一次帮助的4岁小孩的筹款链接,发现筹款已成功,所筹金额甚至已超过当时设定的目标金额。

    于是我开始研究众筹平台的发布方式,协助这家人准备材料,帮助姐夫的大女儿组织语言叙述病情。

    几天之后,所有工作准备就绪,众筹平台也已将所有内容审核通过,只差最后一步转发扩散了。

    图片来自网络

    那天晚上,下班回到家,我跟家人预报了即将要发布的信息,接着在一个比较亲近的亲戚群里转发。

    我在群里详细说明了请大家转发助力的操作步骤,并请大家帮忙扩散,老公和公公也帮着在群里一起呼吁大家。

    接连几条信息都是我和家人的呼吁和请求,很长一段时间群里鸦雀无声,连平时惯开的玩笑都没有了。

    接着我又转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里,并呼吁看到的朋友转发扩散。

    然后,我就去洗澡了。

    整个洗澡的过程我都是无力和沮丧的,我觉得这次的筹款计划失败了,之前妈妈就说过,现在大家都不信这个,帮助的人很少。看来真的是这样。

    洗完澡之后,我再次打开轻松筹,意外地发现筹款金额已经达到了两千多元。

    点开明细,发现提供帮助的基本都是我朋友圈里的同学同事朋友,大家都慷慨解囊,一支持都是一百起步。

    感动之余我又有了信心,兴奋地告诉身边的婆婆已经筹到两千多块了。

    家里人都很高兴,亲戚群里也逐渐有了回应,有些说已经转发了好几个群。

    后来我发现,遇到朋友圈里或者群里的这种信息,大家语言上的回应寥寥无几,可能不知道说些什么吧,一般喜欢点赞的这会儿也不会点赞了。但提供帮助的却是大有人在,大家都是默默地支持。

    图片来自网络

    一晚上的时间,随着众筹链接的转发扩散,周围的很多人都知道了姐夫患病的消息,大家纷纷解囊帮助,到第二天清晨,筹款也达到了一万多元。

    第二天中午,老公首次在朋友圈转发这条众筹链接。

    因为是中午休息时间,老公的同事们大多没有离开单位。他们在刷朋友圈看到这条信息之后,纷纷捐助并且一同转发。

    一时之间,轻松筹款项的增长呈现出了井喷的态势,到晚上下班时间,所筹款项已经达到了三万多元。

    更让我们感到感激和不知所措的是,老公单位的办公室看到了这条消息,居然以工会和团委的名义发起了倡议书,发在了单位的工作群里,号召广大员工伸出援助之手。

    老公单位的领导和部分同事甚至直接通过给老公现金和微信转账的方式,请老公将捐助款项代为转达。

    这样的局面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老公直接懵了,不知道该如何去应对。

    晚上回到家里,他甚至怪我发起这样的筹款,把事情闹大了,让他看到了每个同事都不知该如何感谢。

    确实,人情是欠了一大把。

    图片来自网络

    那天晚上,我又认真思考了一下众筹的模式,如果没有周围人的鼎力相助,陌生人里到底有几个能够慷慨解囊。

    不久我的怀疑就得到了验证。

    我在各个微信群里发起了求助,同学群里的老同学们只要看到的都多少帮助了一点,并且在微信里回复了我。

    令我觉得心凉的是,在一些不太熟悉的群里发起的求助,居然都没有任何一个人回应。

    我转发了求助的链接到我的一个网络学习群里, 并且言辞恳切地希望大家可以帮助。这个群里的同学都没有见过面,大家只是因为共享一些学习资料而聚集在一起。

    我发了这些之后,群里死一般的沉寂,几天来没有一个人响应,甚至没有一个人说话。

    果然,没有了熟人的帮助,世人对这一类的信息早就已经司空见惯,点开看到是要捐钱的,估计就默默关掉了。

    类似的,我还尝试过发布在陌生人较多的微博里,也收获了同样的萧条。

    所以,这条轻松筹开始扩散之后,也就在最初的几天不断地有善款入账,后来的很长时间,都不再有所动静。

    于是我不禁感叹,所谓的众筹,不过是筹的熟人的钱,消耗的熟人的人情,真正的爱心善款又能有多少呢。

    图片来自网络

    有人会说,不是大家缺少爱心,而是现在骗子太多。

    而实际上,看看轻松筹的方式就能知道,对于求助信息的真实性,轻松筹会通过各种方式去核实。

    比如说上传患者的身份证的照片,上传入院记录、加盖医院公章的诊断证明等。

    同时轻松筹会向医院打电话,询问病情,证实信息的真伪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所有的信息都多方核实无误后,轻松筹才会将项目审核通过并上线。

    更为重要的是,轻松筹并不会帮助你增加求助信息的曝光率,只会提醒你利用你的朋友圈进行扩散。只要你转发或分享了这条信息,便等于是为事件的真实性做了信誉背书。

    你向周围的朋友筹款,靠的是朋友的信任和支持,说到底,能筹多少钱,得看你平时的人品以及人缘。

    在了解了这个真相之后,我和老公都诚惶诚恐起来。用老公的话说,他感受到了一种受人之恩无以回报的局促不安,甚至有一种从此无法挺直腰杆做人的感觉。

    我们的人情账户已经透支,不知要存多久才能还上。

    这一次的众筹,让我明白了几件事情:

    第一,能够抱着无论别人怎样,我只求问心无愧这样的想法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更多的人看到陌生的求助信息会直接选择掠过不看,眼不见心不烦,这样就算再高明的骗子也骗不了他们的同情心。

    第二,人们生活在一个社会网络当中,相互有关联的彼此需要互相欠欠人情。得到帮助的人要有感激的心,提供帮助的人也需要别人记得他的好,这样的人际互动才是良性的。

    当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陌生人的帮助会那么少,因为大家今后的交集基本为零,一个人付出了人情之后并不能保证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个回报还有心理上觉得对方欠了你的那种优越感。

    第三,群体效应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一个人身处一个群体当中,其他人会对你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样的一条求助的信息,一个群体里只要有几个积极响应的人,很容易就能带动大家一起去奉献爱心。而如果恰好一个群体没有一个人对此作出反应,那么这整个群体都会对此视而不见。

    人们身处一个群体当中,总会追求和大部分人一样,而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决断的能力。

    同时,集体的冷漠也会降低个体的责任,所谓集体责任分散,当所有人都没有奉献爱心的时候,没有人会去宣判群体中某一个特定的人。

    最后,我想起在《乌合之众》中,勒庞观察到的一条群体心理学规律:

    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狂热的群体中失去了效力:“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

    我明白,这段话用得太不是地方了,但足以说明一些真相,一些在用尽了人情之后,很难再筹到爱心的真相。

    最后,依然要感谢所有的爱心人士,所有看到消息默默祝福的善良的人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众筹,筹的是爱心还是人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ba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