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内在自我是稳定而且坚定的,妈妈照顾婴儿足够细致,爸爸照顾妈妈足够体谅和支持。一方面是物质上的支持,一方面是心理上的支持,老大允许孩子做妈妈。老人愿意甘拜下风就是对妈妈的支持。(满满家庭,爸爸支持妈妈,奶奶支持妈妈,爷爷支持妈妈,这就是支持型环境)妈妈耐受情绪可以得到爸爸那里,老人那里得到保持,加上妈妈本人的心智比较成熟,妈妈才有内在空间去保持住孩子的情绪,促进型环境可以给婴儿真实,强健型自我。
还有一种妈妈自我虚弱无力的,听老人的,老人成了妈妈,主人是老人而不是妈妈。老公没有起到保护妻儿的作用。边缘化,旁观者,妈妈的无力,老人的施虐,孩子自我发展不起来,不结实,会虚弱。爸爸没有创造促进型环境。物质上挣钱,心理上,情感上当妈妈感到崩溃、无力时,身心疲惫时,爸爸能作为后盾,给予最大的支持,
家庭对妈妈只提要求,不提支持的话,是一种施虐,爸爸要支持妈妈,滋养妈妈,整个家庭环境也要支持妈妈。
婴儿真实的自我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1.婴儿强大的幻觉被妈妈满足。真实的自我得以发展的过程。
2.婴儿强大的幻觉被灭,全能感幻灭。妈妈逐渐恢复自己的生活。对妈妈来说是挑战,妈妈舍不得离开孩子,妈妈会觉得孩子是多么的需要被照顾,妈妈可能没有意识到,是她内在的孩子需要被照顾,需要被满足。妈妈内在的小孩能有分离的能力。6-8-10个月妈妈打扮自己,妈妈有自己的生活,让孩子感觉到妈妈是妈妈,我是我。
这种幻灭使孩子能够看到感到界限,什么事情是我,什么事情不是我,不受我控制的客观客体,慢慢形成了客体,不同于自己的,另外一个客体,会让孩子感觉到挫折,愤怒。对婴儿来说很不容易。
满足这两个条件孩子发展出耐受挫折的能力和焦虑。
妈妈创造给婴儿制造的幻觉需要被幻灭,看到什么是我,什么不是我,孩子一定会有强烈的愤怒与不满,怎么去耐受这种不满和挫折,要看妈妈的底子打得好不好,要看妈妈在婴儿几个月前有没有及时满足,满足自恋和幻觉,第一条被满足了,孩子会带着自信去探索,去耐受挫折,他的自我能向外发展的基础。
当孩子不被满足,会发展虚假自体,自己的需要情绪未被满足,迎合妈妈的满足与需要,也不知道真实的自体是什么模样。常常如此她的内心会有一种空洞,虚无,空洞,泛滥,愤怒,无力,绝望的情绪感,虚假的自体大部分会满足现实的理智化,按照逻辑来办事,什么事情都分12345,把逻辑讲清楚。像机器,没有情感,创造的也不是属于他的东西,在别人眼里成功,他不觉得成功,被真实的自我被困住了,那些事业成功的人,学习好的人,不会为自己学习好感到满足和快乐,只是为了通过学习好来讨好老师。因为老师在她的眼里就是给予的好妈妈,一旦虚假自我破灭的时候,不能总是第一的时候,妈妈不会爱她,会觉得自己是那个糟糕的,不被爱的人,不受欢迎的人,被妈妈抛弃的孩子,这样的自我攻击,非常强烈的时候,就会演变成自伤自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