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心理
乔治·桑塔亚纳之社会中的理性

乔治·桑塔亚纳之社会中的理性

作者: 别具一格格 | 来源:发表于2024-07-05 18:29 被阅读0次

  乔治·桑塔亚纳之社会中的理性

或许设计一种方法,使人无须受到超自然之希望与恐惧之刺激,便能广施美德,这是哲学的大问题。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已被解决过两次: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都曾为世界设计过足够完美的自然的或合理的伦理体系。

如果人类能够依据其中的任意一种塑造自我,世界将呈现一片祥和景象。

但是但是,“世上从来不曾有过完全理性的道德规范或社会制度,寻找它也是难之又难”,那几乎已成为哲学家的奢望。

“每一位哲学家的内心都有一片宁静的港湾,但我怀疑,在他人的生命里追寻虚构的幸福……只是一个诗化的象征;哲学家在真理中享受快乐,他留恋这片人生的美景,也愿意欣然弃之而去”(尽管在他们身上,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对我们其余人来说,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道德的发展必须寄望于社会情感的培养。“

而在爱的气氛中、在温馨的家庭里,社会情感犹如鲜花般盛开。

的确的确,正如叔本华所指出的,爱是种族对个体的一种欺骗。

此外,“爱的原因十分之九在于施爱者,十分之一才可能在于被爱者”,爱“使灵魂再次陷入非个人的盲目冲动之中”。

尽管如此,爱并非没有回报:一个人付出得越多,获得的满足感就越强。

“据说拉普拉斯曾在临终时说,科学是微不足道的,除了爱,一切都是虚的。”

毕竟,罗曼蒂克的爱情虽然只是富于诗情画意的妄想,但它结出的果实——亲子关系——给本能带来的满足感要远远大于任何单身生活带给人的安全感。

某些时候,我们因孩子而不朽:“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人生比作底稿,那么,当我们发现自己那流芳百世的作品一半已经被收入一个更为洁净的副本时,我们便会毫不犹豫地将充满污迹的底稿付之一炬”。

家庭是人类获得永恒的途径,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即使其他一切社会机构或单位停止运转,家庭依然能够延续人类的命脉。

但是,家庭只能将人类文明提升至一个较为低级的层次,文明如需向前迈进,还需建立一个更庞大、更复杂的体系。

且,在这个体系中,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也无须控制家庭成员间的经济关系,它的权威和力量将越来越受到国家的支配。

正如尼采所说,国家像一只怪物;这只怪物的体型不是过大,便是过小,但它高度集权的暴政也有好处,即扫清数不清的专制小国——这些小国长年累月地骚扰人民、束缚人民,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灾难。

与一百个趁人不备、日日夜夜敲诈买路钱的小海盗相比,一个从小海盗手中接受贡品的大海盗要好得多。

从一定程度上说,人民的爱国热情便是如此被激发出来的;他们知道,宁愿政府当权,也不要社会大乱,因为后者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而令桑塔亚纳不解的是,这种爱国主义是否弊大于利,因为一旦社会需要变革,变革的拥护者便会背负不忠的罪名。

“爱国者,除非他的爱国心盲目而又懒散,否则必然会对国家的现状及国家的理想进行鉴别,这种鉴别反过来会要求社会进行变革,他们也会为之付出努力。”

另一方面,种族爱国主义必不可少。

“一些种族明显优于其他种族。优越的种族能够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由此便获得了精神上的胜利、自由以及相对的稳定。”

因此,异族结婚具有很大的危险性,除非通婚的种族互不侵犯,并承认相互间的平等地位。

“大敌当前之时,犹太人、希腊人、罗马人、英国人才会表现出空前的伟大,他们奋勇抗敌,并接纳对方的文化。但是,只要民族间的接触变为融合,他们的伟大便在瞬间消失了。”

国家的罪大恶极之处在于,它总是倾向于成为一部战争机器。它把某些国家视为劣等民族,在他们面前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但桑塔亚纳认为,世上从未有一个民族赢过一场战争。

在多数国家、多数时候,政府和政党所扮演的角色可以说都是反面的。

如果一个社会的政党和政府的确如此,那么,若不考虑战争对国家造成的破坏,战争中是本国军队取胜还是敌军取胜,对这个社会来说,实际上毫无区别……

无论如何,普通民众在这样的国家里需要缴纳大量税款,在个人利益方面,他们忍受着无尽的苦恼,并处处被国家忽视。

尽管如此……这些被压迫的民众依然会像其他人一样,洋溢着爱国热情。

如果有谁指出,政府根本不代表民众利益,而且民众对政府的忠诚只是出于个体的无助,完全不合常理,那么,这些被压迫的民众即使是拼了老命,也要去诋毁这个人的声誉。

对哲学家来说,这样的语言相当强硬;但是,还是让我们全面了解一下桑塔亚纳。他认为,一般来说,一个较大的国家征服和吞并较小的国家是人类通往秩序与和解的重要一步;如果世界由某个超级大国或大国集团来统治,这将是人类的福分。

正如世界曾是罗马的天下,它起初以刀剑统治,后来以文字统治。

今天,人们已不再提及曾经梦寐以求、名义上几近建成的世界秩序——  一个实现了普遍和平、理性艺术四处渗透、哲学被顶礼膜拜的帝国……

我们今天的政治实践可追溯至那些黑暗的年代,在那些黑暗年代里却诞生了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政治理论,这些关于世界帝国和天主教派的理论反过来又与先前的理性时代遥相呼应。

当时,有那么一小拨人有着统治世界的意识,他们一度把世界看作整体进行考察,并试图公正地统治它。【毫无疑问,这里指的是安东尼时代, 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桑塔亚纳接受吉本和勒南的观点,即安东尼时代是政府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或许,国际体育运动的发展能为团体竞争精神的宣泄提供一定的渠道,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当“战争的道德等价物”,为了争得世界市场,贸易各方大打出手,或许,金融交叉投资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桑塔亚纳不像斯宾塞那样热衷于工业,因为他知道,工业虽然渴望安定,但也充满钩心斗角。

总的说来,相比于喧闹嘈杂的现代都市,桑塔亚纳在古色古香的贵族氛围中更觉安心。

我们制造大量的东西,甚至淹没在自己制造的物品之中,正如爱默生所说:“我们拥有的物质坐在鞍上,驾驭着人类。”

“在一个完全由哲学家组成的世界里,每天一两个小时的高质量体力劳动便能满足我们的物质需求。”

因而,英国比美国要聪明得多。

为什么?

因为英国即便同样沉溺于一股制造狂热之中,却仍有一部分国民认识到休闲和艺术的价值。

桑塔亚纳认为,世界已有的一切文化都是贵族统治的结果。

迄今为止,文明存在于种种习惯的传播与扩散之中,而这些习惯来自特权阶层。

文明并非源于人民,但文明在人民中以异于人民的方式出现。

然后,文明便从上至下强加在人民身上……

如果一个国家主要由工人和农民组成,那么,这个国家必然是粗俗野蛮的。

在这样的国家里,一切自由传统必将消亡,爱国主义所蕴含的合理历史精髓也将荡然无存。

毫无疑问,爱国情绪必将延续下去,因为人们缺乏的不是慷慨之气。

因为,他们有各种冲动,他们缺乏的是经验,因为经验的积累意味着高级机构的建立,而这些高级机构联合起来便能形成一个贵族社会。

桑塔亚纳不喜欢平等的概念,他同意柏拉图的观点,认为不均等的平等仍是不平等。

但是,桑塔亚纳也没有把自己出卖给贵族制,因为他知道,历史证明,贵族制是利弊参半。

其弊端在于,一个人若要成就一番事业、非出身名门不可。

贵族制还会阻碍其自身优势和价值的提升,更不用说其提升空间本来就相当有限。

此外,从理论上来说,这些优势和价值偏偏又是贵族制应该培养并运用的。

贵族制带来了文化繁荣,同时也带来专制和暴政,在贵族制度下,数以百万计的民众俯首称臣,为少数人的自由付出沉重代价。

政治的首要原则是,评判一个社会时,应该根据其采取的提高社会成员生活水平和个人能力的措施是否优越,“若不是每一个人都过上了优越的生活,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值得名垂青史,甚至都不及海洋中的一堆泥沙”。

从这个角度来看,民主制是对贵族制的巨大改进。

但是,民主制也并非十全十美;民主制度中不仅仅有腐败及政府的无能,更糟糕的是,民主制还有其独特的专制手段,即对一致性的迷恋。

"最令人恨之人骨的莫过于一种俗不可耐、专门抹杀个性的专制制度。它无孔不人、无处不阻挠、处处表现出自己的残忍与愚蠢,将一切新事物、刚露头角的天才们扼杀在摇篮中。”

桑塔亚纳最为鄙视的莫过于现代生活的嘈杂和忙乱。

令他不解的是,既然古老贵族制的教条认为善不是自由而是智慧,为何它不能带给人更多的幸福呢?更何况人们对自身的不足已欣然接受。

不过根据古典传统,确实只有少数人能够得到幸福。

但如今,民主制开放了自由放任政策下这场工业主义角逐——人人可以参加这场自由式摔跤,于是,再也没有人懂得满足,每一个灵魂即使将自己撕裂也要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阶级之间相互斗争,毫无约束:“不论是谁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都会结束自由主义”。

而这也是对革命的惩罚:为了生存,他们必须重建他们曾经摧毁的专制制度。

革命向来都是模棱两可的。

一般来说,革命要成功,必须依赖其适应能力,以及对其反抗对象的再吸收能力。

改革成千上万,世界依然堕落。

为什么?

因为每一次成功的改革都会建立一个新的制度,而新的制度又会有相应的新的弊端。

那么,我们应该争取什么样的社会形式呢?

或许,社会形式并不存在,因为不同的社会形式之间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

如果真要说出一个答案,那便是“荣誉政体”。

在荣誉政体下,政府官员由德高望重者担任,此外,荣誉政体是一种贵族制,但不世袭,每一个人,不论性别,都可凭借自己的能力沿着开阔的大道到达国家的最高层;对无能者来说,无论他赢得多少公民选票,这条道路也永远是对其封闭的。

“唯一存在的平等将是机会的平等。”

有了这样的政府,腐败将降至最低限度,在政府的鼓励下优秀的科学和艺术必将繁荣发展。

在当今政治的一片骚乱中,这种民主制与贵族制的结合正是全世界朝思暮想的:唯有最优秀者才能荣登统治者的宝座,但是,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机会,有机会成为最优秀者中名副其实的一员。

这不禁让人再次想起柏拉图,这位在《理想国》中提出让哲学家成为国王的思想家总是端坐在每一种深思远虑的政治哲学的最前沿。

我们越是思考这些问题,便越确信自己又回归到柏拉图。

我们不需要新的哲学,我们只需鼓起勇气,实践我们最古老、最灿烂的哲学。


我是 @别具一格格,爱文字爱分享爱创作。

正在码字创造人生,

岁月孤苦,唯热爱可抵漫长,

期待与你相遇,学习,进步与成长。

喜欢记得点赞收藏,我们下次分享见。

期待关注,让你每天收获一篇优质文章。

相关文章

  • 缺乏反思,生命的延长将没有意义。

    《社会中的理性》这本书,蕴含了哲学家的深思,书写人类精神的传记。 【乔治·桑塔亚纳(George Santayan...

  • 乔治•桑塔亚纳语录

    乔治•桑塔亚纳语录 Religion is the natural reaction of the imagina...

  • 关于独立

    桑塔亚纳说“运动让他尽情地享受此时此刻,并成为最愉快、最完美、最独立的人。” 我不知道桑塔亚纳是谁,只是爱上跑步之...

  • 这段历史,吾辈绝不会忘记!

    上官云清 “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摘自著名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 “国将不保,何以家为?”——摘自国民...

  • AI产品经理必修:揭开算法的面纱(动态规划)

    乔治·桑塔亚纳说过,“那些遗忘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这句话放在问题求解过程中也同样适用。不懂动态规划的人会在解...

  • 哲学家桑塔亚纳论宗教,什么是醍醐灌顶?这就是

    乔治·桑塔耶纳,西班牙著名自然主义哲学家、美学家,美国美学的开创者,同时还是著名的诗人与文学批评家。桑塔耶纳早年就...

  • 哲学教授桑塔亚纳

    桑塔亚纳在哈佛大学授课 飞来一只知更鸟 站在教室的窗槛上 他看了看这鸟 回过头对学生说 我与阳春有约 ——遂后辞职...

  • 哲学的故事---桑塔亚纳

    桑塔亚纳1863年出生于马德里,1872年,他移居美国,在哈佛大学获得了各种学位,二十七岁到五十岁在哈佛任教。他知...

  • 作家乔治的欢乐童年

    乔治不是乔治.桑,不是乔治.吉辛,不是乔治.奥威尔,不是乔治.伯纳.萧,不是乔治.R.R.马丁。 我说的乔治生于人...

  • 读书随感

    今天又没有怎么看书,仅草草翻阅了一篇特里林写的论桑塔亚那。他的大意是桑塔亚那在美国呆得很不自在,因为桑塔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乔治·桑塔亚纳之社会中的理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im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