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挚爱,所以提笔。可每次拿起笔来,又有一种不知写啥的尴尬。脑海里有一种空空的,没货的感觉。
此时此刻,使我想起明初江南才子,解缙的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心里明明有一股强烈的写作欲望,和表达某件事件的冲动。可真正坐在案头,铺开纸笔的时候,又装熊相。
咬着笔头,抓耳挠腮,半天也憋不出一个字来。无奈便放下笔,在房间中来回转圈。脑海中有一个声音说,写不出就算了,别写了。而另一个声音却说,不写心里憋屈,如鲠在喉,非写出个子丑寅卯来不可。
于是,便又坐回案头,梳理一番,毫无头绪的大脑,冷静后捉笔。
每当这个时候,挤牙膏似的挤出一篇或半篇文章。也有个别的时候,一气呵成一篇文章。
当然,重要的是要感激简书这个平台,无论文章水平优劣,只要不牵扯政治,军事,社会敏感问题,都能够让你的文章发表。这也是我喜欢写作的重要因素。
不像刊物门槛那么高,十篇八篇,千修万改,自认为得意之作,抱着热切的心情投给自己喜欢或尊敬的刊物,结果却是泥牛入海。
八,九十年代还能盼到一张退稿通知单,而现在,连一张退稿通知单也收不到了。
我们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想要在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简直应了那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古话。
有简书,只要你愿意写,他就会让你上。给你展示的机会,给你亮相的平台。不用担心退稿,除了偶尔有锁文的现象,经过你的修改或者申诉,大部分文章也会给你解锁。
写作的兴趣就这样培养起来了。每当在干活之余,在别人聊天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里,自己便坐在案头写作。
看到自己的拙作,被简书的专题收录那刻,心里有一种满满的激励感,在这种快乐的满足下,无论江郎才尽,无论怎样的搜肠刮肚,又会萌生出新的写作欲望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