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134天
1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一条令人心痛的提问:
“大学录取通知书被父母撕了,我该怎么办?”
据题主的描述,这又是一对重男轻女,觉得姐姐就理所应当放弃自己的人生,给弟弟的人生保驾护航的父母。
提问一出,底下就有许许多多的网友,一边帮忙出谋划策、一边给予女孩安慰和信心。
隔天的中午,女孩在这个提问下向给予建议的网友表达了谢意,并告知了大家事情的发展:
女孩说,自己难过了一晚上后,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基本的证件离开家。
按照网友们给的建议,她联系了学校的招生办,并得知即使没有录取通知书,也能顺利地办理入学。
她准备去参军服役两年,期间生活开销以及住宿费全免,退伍后将会收到一笔钱,足以让自己完成学业。
“现在,我的目标是养活自己和锻炼身体,熬过这我人生中最艰难的两个月,我就可以迎来新生。”
这样的结局,不免让人感觉些许欣慰。
2
这样的故事,我们经常看到。
电视剧《青春斗》里的丁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想凭着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她一直很刻苦地读书,终于收到了慕尼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当她欣喜地告诉母亲时,母亲却因想让她留在家乡工作,早点结婚生孩子,而烧掉了丁兰的护照和录取通知书,还剪坏了她的身份证和所有银行卡。
《成都商报》在几年前也有一个报道:
一个成都女孩,收到了本科录取通知书,但却被父亲堵住了自己的上学路。
父亲算了一笔账:读4年书花8万元,如果打工至少挣8万元,捡垃圾都比读书强。
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
还有一位母亲,为了不让女儿在外地找工作,竟然把她的大学毕业证藏了起来。
而且这个女孩读的还是一所211高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去年,已经30岁的女孩再次参加高考,因为她想要考上外交专业,以后成为出色的外交官。
可是过去9年她本来就有机会追逐梦想的,却因为没有毕业证书,只能在老家找工作。
如果前面的故事,可以用“不够爱”的缘故来概括的话,那么底下这则报道里的母亲,算是“过于爱”了。
母亲仅仅因为一句“舍不得”,就能擅自主张把要高考的孩子的身份证藏起来,对孩子的未来不管不顾。
父母不顾孩子的感受,过多地干涉孩子的生活,没有留出应有的界限。
他们有的觉得“我是你爸妈,你就该做我让你做的”;有的自以为是爱,却给孩子留下了无法挽回的创伤。
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孩子,但每个人也都是独立的个体。
即便是父母,也没有权利去剥夺孩子的人生选择权。
3
哲学家马丁·布伯说过:
“一旦你将对方视为实现你目标的对象和工具,那么,不管你的目标看似多么伟大,你都对那个人造成了伤害。”
电视剧《少年派》里,母亲王胜男就什么事都要替孩子选择,简直360度无死角“盯梢”:
孩子有没有定时上厕所、孩子去厕所了老不出来在干啥、孩子成绩为啥一直不好、冷了有没有穿秋裤,哪怕孩子在车里的坐姿也要干涉……
不仅如此,女儿高中住校,要求每天打电话汇报;女儿文理科分班,强硬要求更喜欢文科的女儿去读理科。
《我家那小子》里71岁的朱妈妈,每天凌晨4点就要起床为儿子熬梨汤;儿子拍戏,她就背着一口锅,跟随剧组随时随地为儿子做饭。
除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多年来她还干涉儿子的工作、社交,甚至情感生活。
这样密不透风的爱,让朱雨辰喘不过气,他曾表示,妈妈给的这种爱,压力太大了。
年近40岁的他,因为妈妈的干涉,至今孑然一身,演艺事业也是不温不火。
父母不肯让孩子选择人生,表面上是为了孩子好,其背后是把孩子当做“傀儡”。
正如教育学者尹建莉老师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里所说的:
“许多家长,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在孩子面前放下自己的想法。”
4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叫做,“如果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按下按钮吗?”
“完美”这个词太具诱惑性了,这道题让人看来,答案基本就是肯定的。
但令人意外的是,现场100位观众仅有两成选择了愿意。
辩手们讨论起了什么是“完美的人生”。
其中黄执中的回答最令我印象深刻:
他认为完美的人生是自由的,他说:
在人生的时时刻刻,永远都尽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选择。时时能选择,路路有回转。
人生本就是个不断做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谁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谁就拥有了饱满的幸福。
正如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词条《980:主观幸福感》里提到:
“大部分人可以决定自己要有多幸福。”
无论是落后腐朽的思想,对一个孩子的人生进行擅自剥夺的父母;
还是过于自私的“以爱为名”,把孩子的一生束缚在自己臂弯之下的父母,都是自私且无知的。
那位被父母无情撕了录取通知书后,第一时间为自己争取的女孩,很高兴能够看到她那么勇敢。
女孩最终捍卫住了自己人生的选择权。
虽然这条路会并不太好走,但我知道,此时此刻的她一定是幸福的,且做好了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