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了一个关于个人品牌的微课,潘泠竹老师推荐了她的三本案头书之一的《精要主义》,我立马意识到我杂乱无序,忙碌而低效的颓烂病症,将在这本书里找到解药。
因为时间安排以及混乱的规划能力,三个月后才开始读这本书,读完后马上认识到它将成为我人生最重要的三本书之一另外两本是《少有人走的路》,《把时间当做朋友》。
精要主义解决了我之前的问题和疑惑,之前的成长之路充满了低效和自责,虽然制定了很多的学习成长和计划,但完成度不到10%,大量可安排时间被用于打游戏、看视频。高中的时候,学不进去以为是自控力意志力的原因;大学的时候,以为是心理疾病和神经的问题;工作后,以为是爱好兴趣的原因。虽然各阶段都做了了解反思和尝试改进,但还是无法摆脱,那种低效无助的迷失,难以坚持想要的行为,不断地陷入自责。
其实我的问题是,贪多求全,苛求完美,我根本无法做好很多事,只能做好一件事。精要主义是对更少但更好的不懈追求,不是如何完成更多事,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我应该把我的主要的精力用在做好一件事情上,而不是分心去做好两件或三件事情,我永远无法同时做好两件或三件事情,只能做好一件事情,只有这样我才会更高效,人生会更有意义。一个人做一件事效率是100%,做2件事效率是80%,做5件事效率是25%,人只有100分的精力与时间,只有做一件事时效率才是最高的,最关键的是一件事更容易坚持下去。
我开始了自己的减法行动,找到真正重要的事情,放弃不重要的事。以前学习各种互联网运营技能,现在把重点放在社群运营;以前想在匠心物件、农业生态、人际互动、教育培训上下功夫,现在回到互助教育;以前想学文案、设计、插画、编曲,现在回到新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不断地放下贪念,放下不重要之事,对于未来有了更明确具体的展望。
虽然现在还是有很多放不下的事情,但是我不会再给自己增加过多的事了,将会慢慢的用一年去做到:只专注于一件事而不是更多事。更专注效率会更高,着眼于当下和可见的未来,难测的未来等真正遇到了再去针对性地解决,通向高效有序的人生。
因为一些曾经遗留的惯性原因,现在个人的精要修正效果不是太好,但我非常清晰的知道如何去改善自己,对未来充满了向往,我会渐渐的成为一个专注于重要之事的人,期望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并坚持很久很久很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