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杂谈

作者: cylindor | 来源:发表于2018-03-14 15:52 被阅读0次

印象中的南京,还是去年的大雪,长满雪花的梧桐固然好看,老建筑屋顶落满雪花时也不得不让人称赞一句真是梦回金陵,但景归景,生活是生活,现实是宿舍中的空调起不到什么作用,被褥也是湿湿的凉,让我恨不得立马飞回北方过冬,让我怕了南方的冬。

开学后,3月的南京,却又是让人爱上它了,不急不躁,不慌不忙,总是给人惊喜。梅花刚败,迎春花就开了,乱蓬蓬的枝条上雕着一朵朵雅致的小黄花,娇艳却让人看着舒服。正是农历二月,二月兰也开的正好,淡紫色的花瓣加上青绿的叶子,不管是一丛丛还是一片片,开在网球场边,开在小石桌旁,都让人挪不动脚步,让旁物失了颜色。过一阵子,樱花也要开了,人们挤着去鸡鸣寺看樱花,鸡鸣寺这时倒成为陪衬了。3月真好,就算只是在校园树林里的长椅上静静坐一会,都能感受到一种万物宁静却又暗自铆劲生长的态势。

3月的南京,天气是捉摸不定的,南京的天气大抵一向如此。前两天晴的想让人换上薄的衣衫,希望整个人也跟着轻快起来,今天却又下起了小雨,不得不换上防水的鞋子,举起笨笨的伞。

3月的校园,热热闹闹,让人觉得怪好的。下课后,一群群青年人或背着书包或怀抱着书本从教学楼鱼贯而出,拥挤着,喧闹着。而已经许久不上课的我,在毕业前竟然选中了素描课,也算是大学生活得以圆满了。昨天上完素描已经是6点过,急急地买了铜锣烧和酸奶,赶去听历史名家的课。去时已经是6点35,迟到的我站在最后,200多人的大教室座无虚席,如我般蹭课的同学也占了不少。的确是大师,老师的每一个观点都使我耳目一新。“中国底层人民是有宗教的,可是中国的上层社会没有宗教,我们的历史就是知识分子的宗教,历史记录的那些英雄故事激励着大多数的平凡人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中国列传式的历史记法和西方完全不同,司马迁的史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后来的历史教材完全仿照西方,以时间、事件、制度为中心,而不再是以人为中心,这样的写法使我们失去了一些东西”;“在历史学界看来,历史的作用不只是研究历史规律,总结教训,因为历史没什么规律可言,尤其在早期,研究历史的意义是把那些英雄故事流传下去,history,his story”。我想,从老师身上感受到的,就是文人,知识分子的风骨吧。这也是我执意在最后一学期想要修读一两门课程的原因——重新在课堂上,在老师的身上,找寻那份失去很久的书生意气,做一个不那么庸俗的人。

最近看了林青霞和金士杰的暗恋桃花源,两个看似不搭边的故事,一出悲剧,一出喜剧,就成了一场戏剧,江滨柳的遗憾成为了心结,让他不能珍视眼前的生活,眼前的家庭,而幻梦也终究只是幻梦而已,空想无益,倒不如像云之凡般从从容容地过一生了,这点倒是林语堂先生做得好,虽然遗憾,但这就是人生,不辜负眼前人,才是一种担当。

人生苦短,不管上天给了什么,接着就是了,不论最后命运如何,笑着就对了。就算有什么不开心,也该看在3月的面子上,和自己和解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月杂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bx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