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那台小时候经常看到的缝纫机突然出在现在的家里。它静静地立在墙角,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沧桑中带有韧劲。虽然有点破旧,但是依然还可以用。母亲不用的时候用干净的红色小布盖着以免落了灰尘或者生锈。看到它,思绪一下子把我带回了那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在八十年代,三转(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一响(收音机)四大件是结婚的标配。这四样,母亲结婚时一样都没有。母亲在很小的时候,外婆就已经去世,按她的话说“她都不知道母爱是什么,没有感觉”,而外公又是一个直性子,父亲只用了三百块钱就把母亲娶进了家门。母亲说:“不为别的,我看中的是这一个人”。后来,经过父母的努力,母亲终于买了这台缝纫机。
据说,买这台缝纫机的初衷是父母打算开一家沙发厂,到了城里,母亲的一场拉肚子差点要了她命。花光积蓄,又只有回到老家。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农村,一年可能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买一件新衣服,而自从家里有了这台缝仍机,母亲偶尔会自己买布或者会用一些碎布,给我们姊妹三个缝制新衣服,每当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衣服在村里来回晃动时,总能换来其他小朋友羡慕的眼神。
在当时,这台缝纫机最大的用处,不是缝制新衣服而是每日的缝缝补补,村里面其他人,时常拿来他们的破了或者旧衣服,叫母亲缝补或改动。母亲从来都不会拒绝却也从不收钱。那段时间,家里面经常会很热闹。
小时候,农村不像现在人烟那么稀少,经常会有一群小伙伴到村里的学校操场捉迷藏,有一次,哥哥和别的小朋友玩老鹰抓小鸡,后来衣服被扯破了,换成其他小朋友定会哭着喊着要陪衣服,而哥哥却很豪气地说:“没关系,我妈有那个‘叨叨叨(代指缝纫机)’”一场小朋友间的风波就此平息。从此以后,你妈有那个“叨叨叨”就成了我哥的典故。
还有一次,哥哥买了一件新裤子,刚穿上身,只往前走了一小步,就听到吱……一声,哥哥的裤子从裤裆处到脚踝撕开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型的口子。顿时惹的大家哈哈大笑,父亲为了缓解哥哥的尴尬,说:你妈到哪里买的“伸脚烂”,于是乎,又爆发出一阵大笑。父亲感叹,幸好你妈有那个“叨叨叨(缝纫机的声音)”,不然这要缝到什么时候,眼睛都要冒金花。
如今,各种生活条件都变好了,衣服裤子再也穿不到破洞的程度,但再也没有了因为得到一件新衣服时的那种欣喜若狂了。我们家也搬到了城里来居住。老家的东西基本都没有搬过来。唯独带来了母亲的那台缝纫机。起先,父亲总是不愿意搬,说,上面的板子都烂啦,这么多年没用了,估计都坏了,废铁一堆。你要再给你买一台!母亲执意说,坏了你也把它搬来。在母亲的在三要求下,父亲终于搬来了这台缝纫机。令人惊讶的时,二十多年不用的缝纫机,再打一点油,竟然还可以正常使用。这让母亲激动不已。
母亲时常说:日子好了,不要忘了自己是怎么过来的,该节约的还是要节约。现在这台缝纫机再也不能发挥它当年的重大作用,但母亲时常还是会用它来缝缝补补。因为它不仅是一台放在墙角供母亲缝补的机器,也是伴随我们家的记忆,更是母亲整个青春的美好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