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一篇简书。也是关于教练技术的第一篇公开文章。这篇文章,不会有太多的知识传播、技能展示,更多是自己,是一个偏个人化风格的总结。
1
写这篇文章让我踌躇了很久,一个标题就涂涂抹抹改了无数次。写开放主题类文章的艰涩,是我平时很难遇到的。我在想我为什么动笔那么困难,大概因为教练技术这个主题太大。我思考了宏大的命题,也想到微小的改进,想写思维的进化,也想写行动的力量。
写两句再删除,再写再删除。过了几天还是空白。
我问自己,这个行为意味着什么?自己的的回答是:想让文章有趣、有料,而且表达直接。背后隐藏的表达,首先是直接沟通的需求,文字不如面谈,很难从文字里看到语气和情感,表达的准确和分寸感尤其重要。既要让阅读者有阅读的愉悦,又要让阅读者对内容能够准确理解。
我又问自己,问什么这么在意?自己的回答是:不想让自己制造垃圾,浪费自己和别人的时间。垃圾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的价值。对双方是否有效。
持续问,在没有表达、交流、沟通前,单位时间内的价值,是由谁来判定?自己的回答:......。其实是自己的主动设立了屏障。
2
因为在意对别人的价值,每次公开分享,或和别人交流时,无论对象是谁,我总会逼自己要拿出全新的东西。不要有任何的重复,全新的观点、全新的案例。每一次的PPT和上次的PPT要做到90%以上的不同。
但是很难有那么多的全新的观点,所有自以为新的案例,若非亲身经历,可能已经被别人引用过千次万次。亲身经历的案例,能够做到新,但未必能做到让听者共情。如果再没有足够同理的表达和认知同步的诠释,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这个结果会导致自己的失望。情绪会有几种,一种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一种是寂寞如烟花,一种是自斟自饮醉何方。这几种情绪,也都是被深深压住,不显苗头。
这是我2012年左右的困惑。历经很久,才内化到自我发现,找到这个状态的根源。
3
这个内化的过程,是一个历时几年学习的过程。
这个过程,有拓展认知边界的知识学习,有提升感悟洞察的教练学习。这两者就像两条腿相辅相成。认知边界的拓展,更多依赖知识结构、知识体系。洞察感悟的提升,更多依靠自我梳理、自我发现。
4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知识、见解,只要有心有力,都能获取得到。但是理解的深度和学习的效果,只能依赖各自创建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的悟性。最终实现知识能力的裂变。
我把这个认知能力概括为整合能力、专业能力和趋势判断力三个维度。整合能力的核心是水平思考和综合能力,是指把不相干的事情、不相关的资源,通过一条逻辑线串起来,能为统一的目标服务。专业能力是垂直思考和深度,指在对一件事一个观念的理解深度,能否看清本质,认清本质才能去芜存菁。趋势判断力是对未来演进的判断,一类技术、一个产品、一个行业,未来三年五年十年的走势;在时间维度上,是为什么从过去演进到现在,又会怎么演进到未来。
这三个能力综合成认知能力。是需要现有自己的认知体系不断的迭代、进化、发展。
5
洞察感悟的能力,是需要自我对话、自我发现、自我接纳的。自我对话,是不停的问自己,自己回答自己,构造有同理心的心境。自我发现,是寻找自己的盲点,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自我接纳,是接纳自己的每一刻;过去、当下、未来,都能完整接纳荣耀与不堪。
接纳最难。接纳的难,首先是要有足够的认识。能够发现盲点,找到看到的和看不到的,能接受的和刻意隐藏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面具(社会身份、自我形象等)和面具后的我。
本我、自我、超我。
那都是我。
《自卑与超越》里提到,人对优越感的追求具有唯一性。在追求这个优越感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被自己的经历和环境打上了不同的独特的烙印。这个烙印也许是需要独自舔舐的印痕,也许是刻意隐藏或炫耀的伤疤,也许是没有磨砺的天真。
需要了解这些烙印,了解这些烙印的意义的,首先是自己。
教练技术是了解自己和帮助别人了解自己的一个工具。
6
教练技术目前是一个小众的专业技能。但国内现状是乱糟糟的,有成功学的卖弄、有传销的侵蚀。
有人问我教练技术是什么,我抛掉了所有官方的非官方的长篇定义,回答:修己、助人的工具。
修己才能助人,助人才能修己。互为基础,互为因果。己不正,难以正人;不自助,难以助人。正心正念是一切的根基,随机而动是表现的状态。
7
回顾教练技术教给我的:
对任何人和事——
保持自己认知能力内能做到的
极致和全力以赴。
清醒和客观。
活在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