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熊秉元所著的“《正义的成本》第四章——人生而平等自由?!”中,作者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法律应该从“现实”出发,还是从“理念”出发。
这是非常有趣的问题,并且我们在思考解决自身大大小小的问题的时候,往往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两种思维方式。
男女天然平等么?还是因为古代男人力气大自然而然地演变出了“父系社会”?
这道题感觉就应该选C么?还是先看看题目再蒙?
同性恋合法么?为什么又曾经被视若蛇蝎?
人到了饭点就应该吃饭么?我偏要躺着再玩会手机。
你认定了有些事情天然正确,那么这就是你的“理念”;你发现许多事情都按照一定的规则发生和发展,那么这就是“现实”。
事实上,目前来说,“现实”或者说“功利主义”的“经济思维”越来越在人的理性中占据上风。
这个人虽然很恶心,很不对,但我忍一忍,我会收获更多,所以我忍了。
人生而平等,但是“舔”是我唯一能表达爱的方式,所以出现了日益庞大的“舔狗”家族。
“现实”化,“理性”化的思考,带来的是一种与真实社会吻合舒畅感,它令人信服,并且往往带有“利益最大化”的好处。但这样的结果就是人的“标准化”,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身处不同的位置,就按照不同的行为准则,变成不同的人。人的行为与社会他人的要求相匹配,故而人人各司其职,一切井然有序。但另一方面,推演到极致,每个人都按照一样的行为模式生活,就会丧失物种多样性。
别人吃饭,电影院和网吧;你或许旅游,蹦极和泡吧。
别人刷抖音,看网剧和脑残综艺;你或许知乎,豆瓣和Youtube。
你觉得你独一无二,高人一等;其实不过是处在另一个庞大的群体里,套着另一种范式。
就像“升级流”的网络小说一般,第一章的时候你拿着小砍刀砍五下,打死一只史莱姆;第一千章的时候,你用五行混沌射穿虚空,打碎一只洪荒史莱姆。这里面,并没有新的故事。
而“理念”,更相当于一种自我驯养——虽然一般来说应该这样做,但是我是那样的,所以我要那样做。这种驯养就如同《小王子》里“狐狸”对“小王子”说的:对我而言,你不过是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千万万的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不过是只狐狸,和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然而,如果你驯养我,我们就将彼此需要,对我而言,你将是宇宙的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每个人不同的理念,就会带来不同的行为模式,就会为这个世界带来各种各样的可能。比如正常来说,男孩子就应该穿男孩子的衣服,这个是社会规范。但“我”觉得“我”是女装大佬,所以“我”就要穿小裙子。第一个觉醒了这样意识的人,他就极大地丰富了“男人”这一物种。
“经济学”试图利用各种公式,定理去定义人类自身;并进而发现出各种方法来影响和驯养人类去符合这样的公式定理。“法律”,“道德”,同样如此。
“第二杯半价”
“贩毒大于50g即可判处死刑”
“人当尊师重道,敬老爱幼。”
规范让人生活得更安全和效率,用枷锁给人以自由。但当它越来越细微,越来越庞大的时候。自由就是一种千篇一律毫无意义的东西。
人将只剩选择的权利,而无创造的欲望与空间。
所以人应当思考,应当有一些自我的,独一无二的规则。它是至高无上的,在与任何事物冲突时,屹立不变。那是一个人的根骨和棱角。
是他独立于千千万万人之外,“唯我独尊”的根本。
一个人有这样的东西,他就是无可替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