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曾经迷上用树叶做叶脉标本。各种树叶的叶脉是不同的,有的脉络很密,几乎形成一层薄纱,让人联想起古时大家闺秀门窗上如烟如雾的蝉翼纱,比如夹竹桃的叶脉就是如此。有的叶脉比较稀疏,但是能更清晰地看到脉络走向,似断似连,蜿蜒飘渺,而杨树叶就是如此。
我第一次做叶脉标本是为了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制作一次以后就彻底喜欢上了它。按照老师教的程序来制作,其实也不复杂,但是需要细心和耐心。我当时做了两种树叶脉络标本,一个是杨树叶,一个是银杏树叶。那时候银杏树很少,恰巧在我家平房后面有一棵,我选择了两片最大最厚实的叶子,最后做成功一个,那可是所有学生中唯一一个银杏叶脉标本。
第一次做叶脉标本没有经验,就是用开水泡树叶,泡了一个多星期,期间换过一次水。泡到树叶变成深褐色,然后用新买的毛笔一点点刷去腐烂的树叶表皮,那清晰的脉络便一点点展现出真面目。但是这样制作失败总是大于成功,于是总结经验,慢慢找到了更好的办法。把树叶放在水中,大火煮沸后再小火慢煮,大约十分钟就可以了,然后把树叶捞出,放在凉水中浸泡一到两天,再用柔软的牙刷或者毛笔一点点刷去树叶表皮,这样,一个完整透明的叶脉标本就完成了。
以前我做过很多叶脉标本,可惜在平房拆迁时全部丢失了,去年夏天突然想起来,觉得很遗憾,就又做了两个,然而叶脉有断裂,没有达到完美。做过的那些标本中,我最喜欢夹竹桃叶子那个标本,细密的网络,如一层薄纱。你看不透它的走向,但是又那么精致而有条不紊,它们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毫不割裂的整体。我在上面画了一朵荷花,浅粉的颜料在泛着绿意的叶脉上流走,结果不像荷花,倒像晚霞晕染了的朦胧夕阳。我用它做书签,每每翻开书页,便联想到“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美句。
小时候制作叶脉标本没有别的想法,就是单纯觉得好看,喜欢那种朦胧的美,更享受制作的过程。其实第一次做叶脉标本老师是为了让我们搞清楚树叶是如何把养分输送到各个地方,那些脉络就如同我们的血管,遍布整片叶子,养分在里面流淌,使树叶乃至整棵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有了全新的感悟,每当拿起叶脉标本,斑驳的阳光透过细碎的网格,每一条脉络都那么清晰,仿佛可以看到绿色的血液在缓缓流动,那是滋养了生命的脉搏,那是孕育葱茏大地的源泉。
看叶脉,看久了,就像看一座城市,看一个世界,看一个人生。面对错综复杂的人生走向,在迷宫一般的道路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都会有不同的人生。只要走对路,就要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也许有成功亦有失败,但每一段过往都是在积蓄营养、积累宝贵的人生经验,在每一条脉络上都会留下清晰的奋斗历程,标定出前行的坐标,形成一个完美的轨迹,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最丰富多彩的绚丽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