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狐仙故事汇老韩书每天写1000字
除了那些经典名句,我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还读到了什么?

除了那些经典名句,我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还读到了什么?

作者: 笨学徒 | 来源:发表于2017-04-08 14:28 被阅读239次
图片来自网络

1.

在我眼里,米兰昆德拉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

他没有动用创作者的特权去给一个不确定概念下一个绝对性的定义,总是很谨慎地向读者也向自己发问。例如开篇描写托马斯盯着对面房子的墙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连用了几个“是否?”“是……还是?”这样的句子来表达他内心的困惑,唯一确定的只是自己不知道。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所以即便是小说里的人物,作者也不能替他知晓自己的内心,解决内心的困惑,这才是最真实的。

不过跟现实中的情景一样,在我们表达困惑的时候并不是完全没有答案的。至少跟托马斯一样在内心深处(或者潜意识里)是有一个倾向性选择的。

当托马斯接到特蕾莎电话的时候,他内心是激动的:“他很高兴”;在因为有约在先请她第二天上他家后,“他又自责没有让他马上过来”“恨不得立即开车到城里的大街小巷去找她”

所以人们为什么明明心中有答案,却依然显得困惑不已呢?跟托马斯一样害怕选择所必须承担的责任。选择很轻,未知的责任很重。

2.

整部小说他不时以创作者的角度和想法来跟读者进行交流。

在第二部“灵与肉”中他说:作者要想让读者相信他笔下的人物确实存在,无疑是愚蠢的。即使有时读者总偏见的认为小说的情节来源于作者的生活。

事实上优秀的创作者都是想象力极其丰富的人,小说里的人物其实就是一个个灵感呈现,产生于一些让人浮想联翩的句子或者某个关键情景亦或是一个隐喻。

比如,托马斯就产生于einmal ist keinmal(偶然一次不算数)这句话,特雷莎则产生于都梓咕噜咕噜叫的那一刻。

在第五部“轻与重”中他继续强调:小说中的主人公是自己未曾实现的可能性。对于每一个陷入尘世陷阱的人来说,这种可能是无限可能,不像现实中的人生,在这个版本里你可以绝对安排,布置和掌控。

在第七部“卡列宁的微笑”中昆德拉又以读者的身份来分享他对小说情节的感想。当眼前浮现特蕾莎坐在树墩上的情景时他的脑海里出现了尼采从都灵的一家旅店出来的画面。

当特雷莎和托马斯因为卡列宁争吵的时候,昆德拉直言“我真怕他们就这样互不理睬,各自一方,僵持到最后。”他就像是特蕾莎和托马斯的一个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并时时关心着他们。

3.

人的宿命其实取决于心中的执念(或者说内心的渴望)。

托马斯对于特雷莎的感情到底是怜悯之情还是爱情呢?“多少古老的神话,都以弃儿被人搭救的情节开始!”每当托马斯对自己感到质疑的时候都告诉自己:特蕾莎是一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飘来的孩子。

可以断言,爱情不是两个人能够长期和谐相处的唯一感情维系,“迎合内心的渴望”才是。托马斯对特蕾莎近乎无理取闹的做法没有产生厌恶和反感,反而因为特蕾莎对他始终如一的无比在乎和了解而对她产生了同情心(同―感)。

特蕾莎又是怎样爱上如此放荡不羁甚至怪诞到与女人同床共枕就无法入眠的托马斯呢?

首先他是一个陌生人:一个不同于母亲和酒鬼的陌生人;一个跟她同样热爱读书的陌生人。这对特蕾莎太重要了,她仿佛在这个厌恶到想逃离的地方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偶然性往往具有这般魔力,而必然性则不然。”与托马斯相遇是一连串的偶然,这些平常普通的偶然于别人显得微不足道。但对于特蕾莎,她深信这是命中注定,是命运故意这样安排。

“托马斯既能和老情人不断线,又能拥有许多露水情人。”这不被其他女友尤其是特蕾莎所理解和接受,但除了萨比娜。她最理解托马斯,因为在他身上她看到了媚俗的对立面,这正是萨比娜内心渴望的。

“背叛,就是摆脱原位,投向未知。”萨比娜觉得再没有比投向未知更美妙的了,背叛带给她无法抑制的兴奋和欢悦。所以不管是托马斯还是弗兰茨,萨比娜不仅能愉悦自己,而且总能给予充分的理解。

弗兰茨算得上是一个多情善感的人。他将妻子玛丽-克洛德以自杀相威胁的爱看成是无与伦比的伟大,同时在妻子身上看到的母亲的影子迫使他要求自己担当保护弱者(妻子)的责任。

萨比娜的出现让弗兰茨第一次感到了男子汉的自由,所以出于同样的执念――“爱情是一种甘心屈从于对方的意愿和控制的热望”,他对萨比娜的言行举止极其敏感,终日牵挂,担心女友会离他而去。

女人无法抗拒呼唤她受了惊吓的灵魂的声音,男人无法抗拒灵魂专注于他声音的女人。这是爱情产生的最好诠释。

4.

在第六部“伟大的进军”中,昆德拉根据我们生活所追求的不同的目光类型将我们分成了四类:追求公众的目光;追求熟悉的眼睛注视的目光;追求所爱之人的目光;追求想象不在身边的人的目光。

特蕾莎和托马斯都属于第三类,即必须活在所爱之人的目光下,否则生命殿堂将陷入黑暗之中。这一类人多敏感,多愁善感。

在卡列宁因肿瘤恶化即将离世的时候,特雷莎无比伤感,“她的归宿,不是托马斯,而是卡列宁。卡列宁要是不在了谁来给他们的生活之中上发条呢?”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林妹妹葬花的场景,她们都用倔犟掩饰悲伤,让读者为她们的柔弱感到怜悯和心疼。

“特雷莎想象着未来,一个没有卡列宁的未来,她感到自己无依无靠。”这一类人生活的世界很小,依赖性特别强。一旦得不到所爱之人的关注,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孤独,即使是在热闹的人群之中。

5.

小说的最后一部“卡列宁的微笑”标题很唯美,内容却让人想哭泣。

人与人的感情总是那么不稳定:托马斯深爱特蕾莎却时时寻花问柳;特蕾莎对托马斯的爱那样深沉而执着,却还是选择背叛来惩罚和报复。比较而言,人与狗的感情是那样简单纯粹。

“人类之时间不是循环转动的,而是直线前进。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不可能幸福的缘故,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所以人拥有的幸福是短暂的,但幸好每一次当事人感到幸福的时候作者都详尽地记录下来。

享受生活,记录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这样。

相关文章

  • 除了那些经典名句,我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还读到了什么?

    1. 在我眼里,米兰昆德拉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 他没有动用创作者的特权去给一个不确定概念下一个绝对性的定义,总是...

  • 熊玲:轻到拿不起

    你怎么理解“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这一问引号里的句子,令我想到了米兰.昆德拉的名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不知题主是...

  • 从爱情中体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记得在大学读米兰·昆德拉的著作,最富盛名的当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十多年后重读,书更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生命之轻与重——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记得在大学读米兰·昆德拉最富盛名的著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十多年后重读,书却更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书中内...

  • 那些你生命里不能承受之轻

    我记得好像有一本书是类似《生命里不能承受之……》的,但是我没有看过那本书。每天看书,看一些文章,偶尔会从中得到启发...

  • 2018-07-05

    我一直好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书名是什么意思?有人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句话大意是说,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

  • 2018-10-21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 ——取句为薪火——

    有些名言名句,读了让人感到温暖,犹如寒冬里的炉火,其暖融融。 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1、从现在起,...

  • 读《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难以想象的高处,坠落 无依无傍,无法安眠。 发痒的喉咙,再也不能高歌。 如一片羽毛跌入谷底, 降落的过程,被无限拉...

  • 读-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读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时候,总是容易被其忽如其来的思辨性语言所迷惑,所以总感觉不如普通小说那样好读,主题那么明确,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除了那些经典名句,我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还读到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ml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