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日记 | 子游问孝

论语日记 | 子游问孝

作者: 山而从玉 | 来源:发表于2021-10-20 21:58 被阅读0次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

养:饮食供奉。

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世道所说的“孝”,无外乎饮食供奉。犬马这样的动物,也是靠人给的饮食。如果子女对父母没有敬意,那么跟喂养犬马,又有什么分别呢?

孔子

山东大汉孔夫子说话真的挺狠:就只管饮食供奉,喂马呢你?

“外婆她的期待,慢慢变成无奈,大人们始终不明白。她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六百块,比你给的还简单。”

这是周杰伦在歌曲《外婆》中的歌词,似乎要比孔子所说的好理解,也更柔和一些。但仔细想想,跟孔子说的也是一回事,也是同样深刻的“质问”。

回到论语章句。此章以前,分别是“孟懿子问孝”和“孟武伯问孝”,二者分别为父子,孔子对他们做了不同的回答。但回答适用的语境,更贴合与父子关系这一实际情境。此章是孔子回答子游之问,子游是孔子弟子,因而孔子所言,有更深刻的发省之意,是就“孝”的概念和整个社会对“孝”的理解来回答的。

“孝顺”是不是多给父母钱、让他们吃喝不愁就够了?我想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即便是那些肯定回答的人,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希望能有条件、有时间多陪陪父母的吧,做出否定回答,也许是囿于现实生活的压力。

但是呢,还得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好多漂泊在外的年轻人,跟父母打电话聊微信的时间,在自己每天的沟通记录中应该排不到前50%。我思来想去,还是片面地感觉,“时间”其实不是影响跟父母沟通的第一因素。

第一因素似乎是因为血缘关系造就的太过理所当然的亲近,让人很轻易就忽略了父母也应该时常在心里占据一定的位置,最好能是靠中心一些的位置。如果记在心里不太容易的话,不如设个周期闹钟,或者在to-do list中加一条。可能会想不到啥东西好聊的,但问一问天气、问一问饮食,三五分钟听听对方的声音不也很好吗?

孔夫子所言的“敬”,无外乎把父母放在心上,但现实生活确实蛮多干扰因素的,那么便采取些现代生活的办法来保持这份“敬”也是可取之道。“敬”本身就应该是心中常怀且身体力行的东西。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想必知道的人更多,道理也不言自明,所以我其实想不到太多说的,有种“懂的都懂”的感觉。

且就这样吧,记得给爸妈打电话,跟爸妈住一块儿的话,不要经常吵架,逗一逗他们开心啊~

/完

相关文章

  • 论语日记 | 子游问孝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 养:饮食供...

  • 【论语集解24】养而不敬,非孝也

    【论语·为政】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大意】子游问什...

  • 好多人不知道何谓敬但敬不敬一眼就能看出

    《论语•为政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请教什么是孝。孔...

  • 孝,最难的是保持不厌烦的脸色(10)

    读《论语》感悟(10)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 家庭中如何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怎么来的? 最早的“因材施教”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的故事。 孔子应对子夏的问孝,就根...

  • 什么是孝?今天终于明白了!

    《论语》有云: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 什么是孝顺

    《论语》论语—为政篇第二 :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过...

  • 色难,尤难

    论语 为政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 子游问孝

    “子游问孝”是《论语》第二篇《为政》篇里孔子第三次谈及“何为孝”,这是孔子的弟子问孝,孔子的回答与孟懿子父子的回答...

  • 尊敬+和颜悦色

    读《论语》感悟(六) 尊敬+和颜悦色 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日记 | 子游问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sx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