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年回国探亲时,儿子开车到机场接我,高速路两边是大片大片的农田,一路上我贪婪地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只见田间地头除了农用拖拉机外,还有许多小轿车停在那里。我疑惑地问儿子:现在咱这里的农民都开着小车下地了吗?
儿子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现在谁家没有辆小车都不好意思出门。
我心中暗暗叹服中国的发展速度,欧美发达国家用了一百年的时间发展成现在的样子,中国仅用了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就赶上来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我真切地看到这些变化时,对我内心的震憾还是蛮强烈的。
我儿时所处的七十年代,连自行车都是很少见的,汽车都是在电影上才能看到,那时只有县团级的干部才给配一辆吉普车,而这个车只能公用,上下班仍然要骑自行车,乡镇一级的干部更不用说了,不管是公干和上下班一律自行车。
而普通百姓想要拥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光有钱还不行,还要有自行车票才能买到。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58872/0b88f7893106eee3.jpg)
我家第一辆自行车是在我八十年代初到镇上读初中时买的,父亲托了一位在青岛自行车厂上班的亲戚,给搞到一张车票。我清楚地记得那个自行车的牌子叫“金鹿”,俗称大金鹿,也叫二八大杠,这个大金鹿陪我渡过好几年的中学时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58872/f13c498fbdcfc0a5.jpeg)
这种自行车很耐造,承载力很强,后面的车座可以带一个人,前面的横梁上也可以坐一个人,加上本人三四百斤不成问题,那个时代东西的质量都是杠杠滴。
在七八十年代农村女青年的择偶标准是四大件,自行车就是其中一大件,也叫三转一响,包括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和收音机。有了这样的标配就象现在过上了小康生活一样,谁家的女孩子如果找到这样条件的婆家,那是很风光的。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四大件有了变化,变成了电视机、收录机、手表和自行车。自行车仍然是主要的代步工具。
进入新世纪以后,“三转一响”变成了“三金一木”再加上彩电冰箱洗衣机,这“三金一木”指的是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和木兰摩托车。这个时代各式摩托车是每个家庭的主要代步工具。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58872/baa40a06f0803548.jpg)
前几年,我听说又出来一个新标准,叫“一高一跑一甩”,经过向高人请教,才明白其含义。
这“一高”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要有房子,并且要高楼,这个我能理解,高层楼房空气好,光照足;还有一层意思是男方要个子高,所谓高富帅的高。
这“一跑”当然不会是摩托车了,起码要十万起步的轿车。
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这“一甩”,女方要求结婚以后必须当甩手掌柜,家务不干,甩给公婆,孩子不看,甩给公婆。我就纳了闷儿了,这是娶回来个媳妇吗?这简直是娶回个老佛爷。
只能感叹一句,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同样变化快的是公共交通的变化,从前的绿皮火车已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时速三百五十公里的高铁动车。
记得八十年代我在舟山当兵时,回乡探亲,从上海到青岛坐快车也要二十四小时,现在坐高铁只需五六个小时就能到家。这速度杠杠滴!
记得读过一首诗:从前车马书信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那么现在有些年轻人,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离婚率居高不下,是不是跟车速提高了,节奏加快了有关系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