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之/食

作者: 舒雪洁 | 来源:发表于2021-02-09 00:46 被阅读0次

在餐馆工作,每天和各种各样的肉打交道,按说应该对肉腻歪才对,但我还是很喜欢吃肉,虽然吃不多,每顿饭三五片足矣,但没有不行,一天不吃,就感觉肚子里空落落的。虽然无肉不欢,却始终没有胖起来,看到我,总会让人联想到三年自然灾害。

妻子每次打电话都要唠叨几句:上年纪了要少吃肉,要注意三高,吧啦吧啦一大堆,我嘴上应承着,但依然我行我素,照吃不误。

“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伕”,这是对饭店厨师的形象描绘,可是这个对我来说,似乎对不上号。每次回国探亲,朋友战友聚会,大家都会拿我这个苗条身材开玩笑:老兄,是不是在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国家,万恶的资本家让你们吃不饱饭?我说大旱三年饿不死厨子,资本家再小气,也抗不住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啊。

看着一个个中年发福,大腹便便的战友们,我心里暗喜,你们就羡慕嫉妒恨吧。

点菜时,大肚子的战友们负责点素菜和海鲜,我则负责点各种肉类;主食他们点粗粮,诸如玉米面饼子之类的,我则点肉包子。

我常常想,我这么喜欢吃肉,是不是跟小时候没捞到吃肉有很大关系呢?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买粮油等主副食品都要凭票供应,有粮票、肉票、油票等,每人每月都是有定量的,吃超了自己想办法,所以每个家庭主妇必须学会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在农村还好一点,可农村人手里没钱啊,有票没钱和有钱没票都买不到东西。

全国粮票(网图)

每个省有每个省的地方粮票,出了省地方粮票就不管用了,就要用全国通用粮票,我在八七年当兵时,部队还在用这种全国通用粮票。

那个年代甭说吃肉,就连做菜的食用油也不是敞开吃的,每次炒菜时,母亲都是小心翼翼地往锅里倒上那么几滴,然后用手指把残留在瓶口上的油刮一刮,放在嘴里再咂一下,不知为啥,母亲的这个动作,直到现在还残存在我的记忆里。

青岛地区有句俗语:半大小子阔落(lao)猪,半大闺女吃过驴,形容十几岁的孩子能吃。这话不假,那时一放学就先到饭盆里拿起一个玉米面饼子或窝窝头,再到咸菜缸里捞起一个咸菜疙瘩,左手饼子,右手咸菜,跑到街上,一口饼子,一口咸菜,就着西北风,吃得那叫一个香哟。

玉米饼子(网图侵删) 窝窝头(网图)

那时的玉米面饼子不像现在饭店里做得松软香甜好吃,家里没有冰箱,饭菜就放在外面,热的还好,冷的饼子很硬,必须要牙口足够好才能吃下去。

没有零食,没有饮料,渴了拿起水瓢往水缸里舀一瓢凉水咕咚咕咚喝下去。我记得儿时唯一的零食是地瓜干儿,就是把那些最小的地瓜煮熟了切开放在外面晒干,再放在用柳枝条儿编的篮子里,上学时便会抓起一把塞在口袋里,课间同学们便会拿出来交换着吃。

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每次看到日本鬼子或国民党反动派,在村子里抓鸡抢羊,搞得鸡飞狗跳,然后刺刀上挑着鸡,手里拽着羊往回走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联翩,当看到他们一手举着鸡腿,一手拿着酒瓶,吃得满嘴流油的时候,我幼小的心灵便有了第一个理想,那就是当演员,专门演坏蛋的演员,因为坏蛋才有鸡腿啃有肉吃。当时内心这些龌龊的想法是不敢写进作文里面的,写作文《我的理想》时,我写长大后我要当解放军,保家卫国,长大后果然如愿以偿。

我们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肉,那时对吃肉的渴望是近乎神圣的,所以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因为过年不光有新衣服穿,和白面花饽饽吃,更难得的是还有平常很少见到的猪肉、鸡肉吃。

胶东地区的习俗,是过了“辞灶”后,也叫小年,家家户户都要做过年用的花饽饽和“圣虫”,这些花饽饽不仅用于食用,更多的是用于祭祀。

枣饽饽用于祭祀 传说中的圣虫

“圣虫”过年祭祀完以后,要把它放在粮囤或粮缸里面,待到二月二龙抬头时才能拿出来吃掉,寓意着粮食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那时过年走亲戚拿的是另外一种花饽饽,手巧的家庭主妇们,做这种饽饽时把她们的手艺发挥到了极致。

小麦加工成面粉第一遍磨出来的是一等面,很白,筋道,口感好,再把麦麸磨两到三遍出来的面粉很黑,口感很差。巧手的主妇们会把这种黑面粉放在里面,外面再包上薄薄的一层一等面粉作表皮,再用特制的饽饽卡 (ka)子,印上精美的图案,上大铁锅蒸熟,出锅后趁热点上红颜色作装饰,这样一锅走亲戚用的漂亮花饽饽就成功了。

饽饽卡子和花饽饽(网图)

过完除夕,开始走亲访友,初一看姑姑,初二看舅舅,初三初四回娘家,初五初六看姨妈……胶东地区正月走亲戚基本按照这个程序,各地大同小异。

把春节前做好的花饽饽装在柳树条或竹篾编成的篮子里,上面再盖一条印有喜庆图案的新毛巾,挎着它就可以看姑拜舅了,在亲戚家吃完午饭,下午临走的时候,亲戚会象征性地拿下两个花饽饽,再把自家做的放进去,家家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在走了半个正月的亲戚后,你会发现篮子里的花饽饽依然还是那么多,只是原来自家做的早就了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五花八门的百家馍。

这种习俗和仪式感随着时代的进步,年轻一代观念地变化,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慢被淡化了。

那个年代由于生产力低下,科技也没有得到重视,虽年年有“圣虫”保佑,但大多数人家粮食仍然不够吃,吃肉更是奢望。

幸亏国家及时改革开放,实行大包干,解放了生产力,人民的生活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大米白面当了家,瓜干儿玉米退了位,老百姓的餐桌上鸡鸭鱼肉已不再是稀罕之物,更重要的是满足了我这个喜欢吃肉的胃。

生逢盛世,我庆幸赶上了一个繁荣的新时代,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

  •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之/食

    在餐馆工作,每天和各种各样的肉打交道,按说应该对肉腻歪才对,但我还是很喜欢吃肉,虽然吃不多,每顿饭三五片足矣,但没...

  •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之/住

    春节刚过,儿子就接到了小区置业顾问的电话,说过几天可以去看房了,房子如期交付。 听儿子这么一说,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之/行

    一七年回国探亲时,儿子开车到机场接我,高速路两边是大片大片的农田,一路上我贪婪地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只见田间地头除了...

  •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之/衣

    每次出远门或是出去做客,妻子都要为穿什么衣服而发愁,打开衣柜,看着要溢出来的花花绿绿的衣服,竟然不知穿哪件合适,反...

  •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蜜蜂痴恋花蕊, 羊群宠溺青草, 小鸟扑进了天空的怀抱, 春风啊追逐着多少开花的梦, 亲爱的祖国啊! 叫我怎能不爱您...

  •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今日立冬,多穿点衣服就不冷了。 当你渐渐习惯,生日时只有银行、保险公司发来的祝福信息后,你也就渐渐学会了,自己给自...

  •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歌词摘记——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故事片《甜蜜的事业》主题歌 集 体词 吕远 唐河曲 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 爱情的...

  •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我好幸福!

  •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据了解,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存在着四百多万人之多的民办教师,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担负着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亿...

  •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家是温馨的港湾 有家就有爱 小家庭大世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之/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rq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