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第一个工作日。小长假好好休息后,元气满满。下班继续努力,看一本给自己打鸡血的书《重新定义自己:你把优秀藏在了哪里》。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学习总结,十几年来,他不断地学习,读书,做笔记,只是为了找到一些方法和智慧,并且试图把它们分享出来。
作者傅维韬,原名付训山,是一名心灵导师,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同时他还是知名作家。因为工作的关系,需要大量接触宗教,哲学,科学,艺术,还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我是谁?”这个哲学命题,大多数人都会思考。出于职业习惯,他更擅长不断地用提问来探讨生命的意义。
书中也采用了问答形式带我们深入思考,人生的智慧究竟在哪里?也许我们平时也会经常自问,但真正能够一探究竟,找到答案的并不多。有时候我们习惯了庸碌平常的日子,躲在舒适区里,给自己种种借口逃避深入思考。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能够看到作者清晰地剖析自己,也能体会到一个人自我认知时的痛苦和快乐。大部分时候,人生的感受来源于自己的内在,与外界无关。我们的每一个观念可能是承袭了祖辈,父母,周围人群的社会价值观,但更多时候仅仅是自己遭遇世事后的经验积累和主观判断。
人们信念的建立,有很大程度的偶然性。当初自己有宗教信仰完全是因为碰到了好的引导者。一旦意念产生,我们就会本能地不断去验证,去解释。如果我们相信了一件事,会调动所有的能量去完成它。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已经让事情成功的概率增加了很多。
一个习惯抱怨的人,注定会把很多精力耗费在与情绪抗争上,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惯性,很难改变,他们也就常常陷入了恶性循环。而积极的人总是善于把自己的生活状态调节到最佳频道,即便面对压力,也有足够底气承受。
在作者的笔下,读到了很多熟悉的内容。无论我们现在是怎样的人,都要相信来到这个世界上有自己的使命。总有一个地方,藏着我们的价值,如果现在还看不到自己优秀的领域,那么是时候好好找寻一下。有具体的目标,才更有前行的动力。
前两天孩子的新年感言里说“……迷茫来自于活的不是自己节奏。快的被压抑成慢,慢的被催促成快……那些有着大智慧的经书典故与对话里,常常出现这样的画面:“学生”向“老师”求问,总是想听明确的肯定句陈述句,而老师只有在恰当的时候反问,这往往引来学生的彻悟,人生在世,我也是那个迷惘的学生,感恩一切尊重我并于反问我的老师,我也是那个解惑的老师,尽我所得的智慧让问者回到真实的节奏……”
我真的很感慨,她可以在这样的年纪,有这样的思考,无论将来她的人生走向哪里,都应该是自己想去的地方。每个人都不缺少优秀,不缺乏机会。多一些尝试,多改变一些固有观念,也许未来的日子就会明亮而光彩熠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