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岛主必赞
读书||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笔记-9

读书||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笔记-9

作者: 开阳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23-06-26 00:09 被阅读0次

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笔记-9

第六章 科举

察举、策问

汉代为了选拔统治人才,有察举的制度。汉高祖下过求贤诏,汉文帝也曾下诏察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汉武帝又诏令天下察举孝廉和茂材。

一般说来,西汉以举贤良为盛,东汉以举孝廉为盛。但是东汉桓帝、灵帝以后,“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见《抱朴子·审举》。秀才本应贤良,而连字都不认得;孝廉本应孝廉,而察举的却是与父不同居的不孝之子)。可见当时的察举已经很滥了。

汉代被荐举的吏民,经过皇帝“策问”后按等第高下授官,有所谓“对策”和“射策”。“对策”是将政事或经义方面的问题写在简策上发给应举者作答;“射策”则类似抽签考试,由应举者用矢投射简策,并解释射中的简策上的疑难问题。

魏晋以后,地方察举孝廉、秀才的制度基本未废。所以李密《陈情表》说:“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魏晋南北朝有所谓九品官人法,各州、郡都设中正官,负责品评当地人物的高低,分为上上、上中直到下下九品。这种制度本来是为了品评人才的优劣,以便选人授官,但是后来由于担任中正的都是“著姓士族”,人物品评全被豪门贵族所操纵,“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实际上成了门第高低的标志了。

明经、进士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诗赋的题目和用韵,都有一定的规定。诗多用五言六韵(近代变为五言八韵),有一定的程式,一般称为试帖诗。例如韩愈的《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一诗,就是这种体裁的作品。

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唐代进士、举人和秀才的概念与后世不同(参看下文清代的科举制度)。

相关文章

  • 古代文化常识

    一.天文、历法 二.地理、政区 第三节 管制和科举 一.官制 从夏代到清代,中央官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一...

  • 古代文化常识(自己总结)

    古代文化常识(自编) 一 、【古代典籍文化常识】 四书、五经、六经、《春秋》、春秋三传、十三经、风骚、乐府双壁 、...

  • 古代文化常识(自己总结)

    古代文化常识(自编) 一 、【古代典籍文化常识】 四书、五经、六经、《春秋》、春秋三传、十三经、风骚、乐府双壁 、...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书笔记

    最近,我买了一本书,叫《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附有配套音频。虽然音频内容和书中内容重合度不是很高,但是不可否认两者的...

  • 读书笔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作者: 王力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年: 2008-1页数: 261丛书: 大学入门丛...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书笔记

    注:此文有大量原文引用,但并无牟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通知本人下架。另禁止转载。 [格式] 原文摘录 我的批注...

  •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一、人的称谓 二、古代职官 三、天文历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礼仪 七、饮食器用...

  • 古代文化常识2

    三、天文历法 【星宿】 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二十八宿】 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

  • 古代文化常识1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

  • 古代文化常识3

    五、科举制度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笔记-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xe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