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功妈妈翻出她的笔记本给我看,一本,两本,三本……一共五本,说让我看看,(字)写得怎么样。我打开来看,才发现她竟然做了这么多的笔记。所以我就忍不住问她,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说没多久,二月里开始的(今天农历三月十六)。我想看看,她都记的是什么,有些从手机上抄下来的经文和一些她觉得不错的文章(类似《黄帝内经》养生之类的)。
我就突然就很佩服她的意志,只知她每天要张罗一家老小的饮食,哪里可知她竟还有这些精力去做摘抄。
也相当佩服她的学习力,58的年龄,还愿意如此虔诚去学习。就她本身而言,已经茹素10年,就着这份信仰,现在又继续精进。
她指给我看,这是之前(写)的,这是后面(写)的,之前写的字是这样的,现在的写字是这样。她又问我写得如何,我说真的很棒,不住的赞叹写得很工整,页面很整洁。然后,不失骄傲的和我们分享她是如何完成这些学习的。一开始也不是很顺利,常遇到不会写的字,所以我就去翻字典,翻字典也学会了好些拼音。
这么强的学习力,我想起了另外一位老人。在16年北京“爱故乡”年度会分享会上,遇到的秀英奶奶,60多岁。也是从小学一二年级的水平,很多字都不会写了,从翻字典开始,不断写写画画,后来出了一本《胡麻的天空》。当时,她在大会上给大家分享她的故事,很腼腆的一位老人,很普通,操着一副内蒙方言给我们讲她的记忆里的故事。那本书是介绍她记忆里的家乡故事,其实就是很普通的一些事物,沙漠里的骆驼,田野里的红柳,家养的骡子和田里的青蛙......
最后她把她记忆里的这些平常事物画出来,写出来……我们就被她小时候的那片天空深深感动了。后来我们把这本书拿给三功妈妈看,她还不住的夸赞,说:好厉害,好厉害!
这本书,我也曾尝试借给过我们本家的一位长辈。可是很显然,比起看书,她更愿意和我聊她的千里之外的女儿。她说她的眼睛已经越来越不好了,很多字都已经看不见。她也曾是一位意气风发的长辈,而今的聊天,变得单纯而反复,聊她的女儿,千里之外那个有着锦绣前程的女儿,从她一言一语中,你能感受到她那种极致的欣慰和骄傲。但你也说不上更多,因为实际上,你记忆里根本没有见过她两次。后来,自己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不再常去和她叨唠,再偶尔路过他们家门口,你就隔着窗户看着她。你已经可以预见,她一日一日坐在电视机前慢慢变老的时光。
你劝慰她,可不可以尝试写点以前的故事,或者像秀英奶奶那样简单的画画也可以,她说她已经很多东西都记不住了。然后,你也只是真的觉得很惋惜。
我是一个90后。我的父母也在逐渐的变老。所以,其实,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对于父母渐老的时光,我们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
鼓励
欣赏和赞美,让人保持年轻的容颜。对我们的父母也一样,其实他比我们现在所能想象到的更害怕变老。多夸赞他们,多鼓励他们,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自信。
三功妈妈把手机上看到的文字抄到笔记本上实际的支持
1.分享社会上的一些时事信息,让他们与世界常保持联结。
2.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
比如在三功妈妈学习方面,2016年开始鼓励她尝试用微信和我们联系,并教会她使用。17年的时候给她了一部我们淘汰下来的智能手机,然后她便开始用微信,慢慢的也学会了用语音和视频、发图片等基本操作。
父母其实是非常渴望能够和子女保持连接的,他们乐于和你分享他们世界的见闻,也乐于听你的分享。所以,如果想让父母学习一样新鲜事物,首先让他们热爱这件事是很重要的。这就意味着,让他尝试的这件事能够让他获得好处。(我们积极的在微信上回应她,这就是让她使用和研究微信的最大动力)
其次,三功妈妈的对佛经感兴趣,所以就投其所好,给她多分享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讯息。小妹就给妈妈从网上买来了很多的笔记本和笔,支持她实现做笔记的想法。
而像上面我提到的那位秀英奶奶,在她出书这件事上,她的孩子们也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比如最开始就是秀英奶奶的儿媳妇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婆婆整天郁郁寡欢的样子,所以就想到带着她一起学习作“自然笔记”,教她做植物观察和记录。然后儿媳和儿子一起督促她重新学习认字,教会她使用电脑等等(秀英奶奶还有自己的博客)。那天也正是秀英奶奶的大儿子专程陪伴她到北京来做的分享。
所以,这些其实都是孩子们在父母的再成长路上所提供的影响力和支持。而我们会发现,一个愿意持续学习的人,她的内在生命力也很充沛。你就这样想,一个生命力充沛的人有可能会真的“老”去吗?
3.多交流,多聊天。
有时候,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了解自己的父母,这句话对我来说也同样适用。所以,见面的时候,就多聊天。
作为90后,我自己的父母也在逐渐老去,我对自己的祝福是,逐渐的放下对父母的期待。要明白即使他们不支持我,我也要有信心和愿力去做自己内心真正希望做的事。因为我开始明白,他们真正期望的是,希望我们可以活出完全的自己。那个精彩绝伦的自己。
所以,当我们越是活出精彩绽放的自己的时候,也是在带给他们一种全新的,不同的世界。我们在彼此的世界里,相互影响,相互欣赏。
后来我注意到三功妈妈基本是中午吃完饭,收拾完厨房以后,就到客厅去看书或者写字。有时候很晚了,也还在客厅茶几上伏案书写,第二天又继续照常早起给一家人做饭。我最近的写作状态很大程度也是受她的影响,后来我真的很强烈的意识到,一个快乐的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多重要!一个愿意成长的父母,对孩子的成就有多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重新开始思考,对于父母的中、老年生活我们可以做点什么?是让他们继续帮你带孩子呢?还是去帮助他们实现他们年轻时候还没有来得及实现的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