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初学者不应该视师如佛

作者: 万万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07-10 15:52 被阅读11次

论典教诫有云:依止上师,一定要如理如法,依教奉行,如有违背,当直堕金刚地狱。

一。初学者要先视为人,多加的观察。

释迦牟尼佛曾对弟子阿难说“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可见上师是佛的化现,我们一定是要观察的,所以要视为人,才能好好相处,处个对象都要好好观察,更何况是皈依这等大事,马虎不得。这里有一点,千万不要因为听到有什么神通,灌顶等等不可思议,就急着自己要结缘,不了解的都是迷信,迷信来的东西中会被时间消磨殆尽,也终究得不到佛的真智慧。

二、"视师如佛"是渐渐行程的境界。

《大圆满前行》里讲了两种发心,一种是广大意乐的菩提心,一种是清净心之发心。再观修清净心发心的时候,就要将上师观为莲花生大士,道友们观为菩萨的等等,上师身口意的一切功德,加持也观想融入自己的三门。

但是我们信心还不够的时候,常常会认为上师有很多不如法的情况,这时候你可以观清净心,但是有时候非常的不如法,未必能完全观出来。同时,这也有个极端,观清净心和生邪见,前者视谁都是佛,当然可以结上很好的佛缘。后者见佛都会有邪见,未必生的起信心。所以这里我们要如理思维。

三、不是所有的上师都是佛。

佛在经中说:“你们对我的话要再三观察,觉得有道理才接受,不要因为恭敬我而接受。”在末法时代,想要找到一切法相悉具足的上师很罕见,如果找不到,有一半也可以依止对镜。归根结底就是,以证悟解脱自己,以悲心饶益他人。

四、依止了上师之后就不要有退转。

依止上师之后就不要有退转,因为上师是一切加持的来源。所以依止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要先系统的了解一些佛法,道理,然后真正到了时候,再观察上师,从立言立功立德等等方面多方面的考察,千万不要皈依后生邪见,这个真的很不好。


完笔后,有个淡淡的忧桑。自己虽不才,也算是教世间法的老师,三年五载中,遇到的学生也无数,真正懂感恩的却寥寥,好像就是两条线,有了一个交点之后就越来越远,可能也是自己作为老师功德还不够,也是自己的需求贪心过重,其实也不贪什么,贪的是个惦记,贪的是个念想,想来自己也有不少老师,作为学生也很是惭愧未能一一报恩,今后也要时不时电话或者微信下曾经的老师,也当是法入心吧。

相关文章

  • 09 初学者不应该视师如佛

    论典教诫有云:依止上师,一定要如理如法,依教奉行,如有违背,当直堕金刚地狱。 一。初学者要先视为人,多加的观察。 ...

  • 离幸福很近9——第九课  初学者不应视师如佛

    离幸福很近9——第九课 初学者不应视师如佛 (索达吉堪布《离幸福很近》原文) 第九课 初学者不应视师如佛 初学者不...

  • 2017-07-29

    为何要视师如佛——兼谈“初学者不应视师如佛”夏岩: 我听说密宗对上师特别重视,显宗的皈依是三皈依,即皈依佛法僧三宝...

  • 视师如佛

    洛桑陀美上师:【视师如佛】 “视师如佛”这四个字对有的人来说很容易就做到,而对于有的人来说非常难,难在哪里?...

  •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笔记(25) 11.05 AM

    第七章:依止上师 1:前文中我们讲“视师如佛”时曾讲到,做不到视师如佛,不是因为我们的想象力不够,是因为我们的烦恼...

  • 为什么要视师如佛

    《和谐中的智慧》——【视师如佛的重要性】(一) 皈依被称为一切解脱道之根本,是入道之门。皈依的对象一般有四:即佛、...

  • 法师开示

    洛桑陀美上师:【对上师三宝最好的供养是依教奉行】 我们常常念“视师如佛”,想过没有,佛最亲近的弟子是谁?是菩...

  • 《佛说四十二章经》选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言:吾视侯王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

  • 视师如佛的重要性

    《和谐中的智慧》——【视师如佛的重要性】(二) 一切诸法的根源是自己的根本上师,从释迦世尊到自己的上师代代相传,真...

  • 心中心十大行愿

    [玫瑰]1.心中心法十大行愿: (一) 佛佛俱信,法法无碍。 清净僧众,尊视如师。 (二) 持戒不缺,摄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9 初学者不应该视师如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af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