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008015/16eb1f3ccc057fca.jpg)
1,养生之道,
莫先于饮食。
(《嘉业堂丛书》)
解读:
指养生应该首先从合理饮食开始,“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吃对食物比仙丹灵药更有用。
2,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理虚元鉴·心肾论》)
解读:
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足、气盈、神全是养生延年益寿之根本。固本生精,精生而化气,气生而化神,神全而身健。
3,戒暴怒以养其性,
少思虑以养其神,
省言语以养其气,
绝私念以养其心。
(《续附·养生要诀》)
解读:
戒暴怒能养人的性情,少进行思考焦虑益于养神,少言语聒噪有利于养气,杜绝各种私欲能养心。
4,人于中年左右,
当大为修理一番,
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
(《景岳全书》)
解读:
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中兴”养生理论,指的是中年是身体由盛转衰的时候,人应当抓住中年时期元气尚未大虚之机,认真地加以调理,使元气得以复常,而人身之根本得固。
5,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在为春,
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解读:
我国的养生学特别强调“天人合一”。先人们认为,人活于天地之间,与自然界是和谐统一的,当自然界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只有顺应自然,人们才会长寿。
养生不仅要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更要符合一日四时的变化。
6,少年之情,
欲收敛不欲豪畅,
可以谨德;
老人之情,
欲豪畅不欲郁阏,
可以养生。(《类修要诀》)
解读:
少年人的感情,希望收敛起来而不要豪放畅快,可以严谨自己的道德;老年人的感情,应该豪放畅快而不要悒郁阏塞,可以培养自己的生命。
7,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永乐大典》)
解读:
中医理论素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平时保养得当,不仅身体健康,还可免遭服药之苦。
解读:
指养生应该首先从合理饮食开始,“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吃对食物比仙丹灵药更有用。
8,善摄生者,
无犯日月之忌,
无失岁时之和。
(《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解读:
养生之道,要顺应自然规律。善于养生的人,不违背日月自然的规律,不违背岁月年龄的特点。
9,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
解读:
上古时代的人,是知晓养生大道的,能遵循阴阳的变化规律,符合自然运作的规则和定数,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
10,读书悦心,
山林逸兴,
可以延年。
(《寿世保元》)
解读:
古人重视精神层面的养生,认为读书可以愉悦心灵,山林出游可以陶冶情操,释放兴致,精神层面的养生,对延年益寿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