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3【33天写作】
时间:2018年3月2日
主题:《幸福多了40%》读书笔记
书名:幸福多了40%
作者: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
摘要:
1、我们的幸福水平50%是由基因决定的,贫与富、康与疾、美与丑等环境因素只能解释10%的幸福差别,还有40%是我们能够控制和改变的——通过我们的行为和思维。
2、40%回答了人们提升幸福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它是全书内容的核心。为什么会是40%呢?因为这一部分是我们通过思维和行动可以控制和改变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挖掘幸福的潜能。40%不是一个小数字,也不算一个大数字,但它是一个现实合理的数字。
3、为什么很多幸福行动听起来那么平常?没错儿,当有些人听到诸如“回想值得感恩的人和事”、“生活在今天”、“多行善事”、“看到事情好的一面”、“笑一笑”这样的劝告时,他们会认为这些都是区区小事,甚至有些像陈词滥调。但是,我在书中将会清晰地告诉大家,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认真而科学地展开这些幸福行动可以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
感悟:
这本书是古典老师推荐的,这本书出版较早,市面上已经不大卖这本书了,比较难买到。后来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进了学校的图书馆查找这本书,没想到一下子就找到这本书了。拿到这本书以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看了前言我就被作者提出的理论吸引了,用一个饼图就把关于幸福的决定因素说得特别清楚,可见作者的功力之深。整本书不是心灵鸡汤类的灌输,而是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证为什么幸福可以通过行为和思维加以改变,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显得很有说服力。下面我从幸福行动的角度谈下感想:
1、回想值得感恩的人和事。关于感恩行动,其实我在学生工作中就有一些运用,例如我会让新生在入学前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新生给父母写信,但是我提出这些活动的初衷只是让学生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尽快转变角色,并不知道其实这是一个提升幸福感的行动训练。感恩行动可以是写感恩日记,记录自己的想感恩的事件,但是更为直接的表达方式是感恩拜访,上门去感谢一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所以在之后的学生工作中,我可以通过实际的实验数据支持,让这个活动变得更加有说服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更加主动开展感恩行动,进而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2、多行善事。关于助人可以提升幸福的理论,我是在新精英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职业生涯发展论坛》中教授 Ryan Duffy那里听到的,他在演讲中提到只有极少数的人对于职业生涯有完全的自主选择能力,帮助那些没有选择的人在工作中感受到幸福是生涯发展的一件重要的事情,解决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但是一个简单且有效的方式就是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去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助人的心,只是被社会中很多负面新闻影响了,害怕会受到一些伤害,进而不感主动去帮助别人。昨天在十点读书会的网络分享会中听到,背包客小鹏说起这样一件事:他说在法国旅游的时候,碰到一个老太帮助了他很多,最后他问她为什么要帮助他,那个老太太说:她相信如果她帮助了身边的人,这份爱会传递下去,会传到远在亚洲的儿子那里,他也获得别人的帮助,因为她相信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循环,爱是可以不断传递的。这个观点让我很是震惊,我想我们有些时候帮助别人老是想着以后会得到对方的帮助,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抱着这种功利心去帮助别人,只要我们真心诚意地去帮助别人,我们最后也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要相信爱是可以传递的,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好,我们也就会越来越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