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胡可多次落泪,谈及为了家庭舍弃事业,感觉到非常的遗憾。
看到这里,有些女生可能会觉得,她都已经有这么完美的爱情了,还想要工作上的成功,未免太贪心了!真的是这样吗?有了完美的爱情,女人就可以完全满足吗?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对情侣很相爱,男生对女生非常好。后来他们在一起了。男生想当政治家,一直在外面努力工作。女生是一个舞蹈演员,为了家庭,做了全职主妇。很多年来,男生对女生一直非常好,女生感觉很幸福。直到有一天,男生病逝。此时他已是这个市的市长。出殡那天,下着雨。有很多的人来为他送行,大家都非常的伤心。人们向她行礼,却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称呼她“市长夫人”。
女人非常的难过。曾经她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舞蹈演员,如果努力奋斗,现在也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舞蹈家,像丈夫那样得到很多人的喜爱和尊重。现在永远不可能了。
她感到非常的伤心,有生以来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光有爱情是不够的。再完美的爱情也无法弥补不能充分发展自身所带来的缺憾和损失。荣耀女人的永远不是一个男人的爱情,而是她自己本身发出的光芒。
我想大多数女人早晚都会有这种体会:婚姻重要,但自我的发展也非常的重要。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多数女人都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呢?因为它太难解决了。
首先,发展事业和组建家庭的时间段基本重合,大多在25~28岁之间。此时,女人生育期的限制,以及孩子教育的根本性和不可逆性,使得大部分女性不得不选择组建家庭而舍弃事业。
其次,大多数女性缺乏必要的支撑。在这个关键的时间段,如果有人可以帮忙带一下孩子,这个问题还是可以缓解。这个人选一般是婆婆和老公。让婆婆帮忙,可中国大多数女人的婆媳关系并不好。如果让婆婆插手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容易受到隔代教育弊端的损害,还容易使婆媳关系恶化。让老公帮忙,成效也不好。此外,大多数家庭经济压力都很大,也请不起保姆之类的家政人员。许多女人不得已选择自己带孩子,事业自然受到损害。
最后,放到老年去实现梦想更不现实。因为人老了,缺少实现梦想的身体条件和经济条件。并且人是脆弱的,考验梦想的阻碍还是越少越好。等到老年再去实现梦想,梦想可能被消耗殆尽。而人的能力往往为梦想所牵引,没了梦想,能力也就止步于此了。所以梦想还是越早实现越好。
虽然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但还是有不少能人成功地实现了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她们通常通过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技能来实现这种平衡。可是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她们只是通过技巧把工作和家庭强行捆绑在一起。而且这种技巧并不适用于大多数人。
那我们普通人如何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呢?我建议:
重新定义你自己的追求。不把单一的职位或身份等同于自己的追求,而是看到职位和身份背后你最核心的价值追求。有许多人把某个岗位,当作自我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准。比如某人以为自己当上了运动员就实现了人生梦想,当不上,人生就毁了。那其他不想当运动员的人,他们的人生就毫无价值吗?其实,想当运动员的人,追求的并不是运动员这个岗位本身,而是这个岗位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比如"我是一个精神坚强、喜欢身体挑战的人"。发现了这一点,即使他失去了运动员这个岗位,还可以去做其他能够发展这个价值追求的岗位,比如大学体育老师,康复师等。
总之,不要执着于某个特定的岗位或身份,而是抓住它背后体现的你的核心价值追求。这样,即使你失去了这个岗位或身份,也可以保留它的重要方面,然后用其他更为有效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发展。
比如李子染,她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从大城市回到小农村,肯定失去了很多发展自我的工作机会。但是她一直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过一种有创意的人生。她无法在工作中实现这种价值追求,就在普通的农家事务中,发掘出新的乐趣,打造了一个诗意的生活空间,过上了充满创意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牢记初心,然后变换实现的方式,顽强而柔韧地生长。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对各位女侠有所启发。
各位老友,如果有新的看法,欢迎给我留言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