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改进行动计划实施后的点滴收获
瓜州县三道沟镇中心小学校长闫福英
2014年我有幸参加了西北师范大学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通过十几天的培训和参观学习,听取了许多专家的讲座,并和各位学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感到收获很大。反思自己和学校的工作,觉得距离“创办优质,打造品牌”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回来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改进计划行动研究”方案,即根据学生的差异,一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二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现将方案实施三年来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健全学生关爱体系,扎实开展学校社团活动。
近几年,我校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依托学校社团活动,把社团活动打造成为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新的增长点。每学期学校都拟定主题家访活动,使学生家访率达到了100%。通过教师深入每一名学生家庭,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学校建立了孤残、单亲、经济困难家庭、特异体质学生和留守儿童档案,为学校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儿童,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供了第一手详实的资料。
(一)明确目标,社团活动有方向。我校的社团活动以照顾学生个体差异,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围绕“把社团活动打造成为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新的增长点。”这一总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各个社团辅导老师再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努力激发学生潜能,张扬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的具体目标,为每一个社团拟定了合适的目标。整个社团活动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既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又根据教师掌握的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让学生选取合适的内容去参加。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可以使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找到自信。
(二)开发课程,校本教材得优化。
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以共同的理想、积极的兴趣为动机,为了实现自身的需要或目的而自由结合的学生群众性团体。我们认为社团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成立的学生社团,如果按“课程”来设计,系统地、规范地考虑其目标、内容、组织实施以及评价等要素,这样的“社团活动”的设计就是“校本课程开发”。
我校把加强社团活动的建设做为充分展示学校特色、打破课程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积极构建学生社团活动的校本课程模式,让每一位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有评价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社团、选择参加社团活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
根据我们对学生的调查,学校拟定开设了文化类、艺术类、体育类等五个大类近14个社团,根据教师的辅导意向,初步安排了各社团的辅导老师。学校要求每个社团辅导教师编制一本适合具有校本特色的社团教材,学校组成社团教材审核领导小组,对每本社团教材从序或前言、编写说明、目录章节、教学内容、知识链接、编后记、参考文献、美术设计和封面封底及排版等,进行了认真的审核,力求体例完备、规整。在社团教材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们各显才能,无论是体例编排,还是内容选择,都力求图文互补、相得益彰,使校本教材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和拓展性,确保编撰结构适应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够促进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互为渗透。一本本精美的社团教材的出炉,为学校社团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管理,社团活动有实效。
为确保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我们逐步规范社团的管理。活动做到了“五定”、“四性”、“五有”。“五定”为定时间、地点、人员、辅导教师、活动内容;“四性”是指活动内容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五有”是指各社团活动都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反思、有成果。社团活动每周开展两次,都能按原计划去认真组织,在具体实施时,辅导教师能认真负责,多做示范、耐心指导,悉心到位,活动记录详实。在日常的社团活动管理中我们坚持实行备课审核制和行政巡课制,努力提高每一节社团活动的效率。
(四)相得益彰,学生素质获提高。
社团活动在开展的近三年以来,有98.5%的学生认为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可以切实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有96.5%的学习困难学生认为,通过社团活动的参与使自己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在学习方面得到了提高。一是学生很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比如说:绘画、书法、普通话、英语、舞蹈、计算机、体育等等,让学生做到了爱参与,乐参与,主动参与,并且力争使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方面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二是每个社团的组成人员,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参加,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可以使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找到自信。实践证明,经过社团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个性特长得到了发展,知识面得到了拓宽,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尤其是课堂专注度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增强了学习兴趣,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二、强化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依靠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来实施,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更需要这样的一支优秀队伍来引领,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校16名专任教师中,有12名教师是2009年以后新招录的教师,这部分年轻教师理论功底较扎实,但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欠缺,尤其是教学实践经验严重不足。显然尽快完善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建立健全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效机制,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就成为我校的当务之急。
(一)制定规划,教师培训有序推进
2014年学校根据实际制定了《教师培训三年规划(2014—2016)》,分层开展了“校级全员基础培训、学科教师专项培训、青年教师提升培训、名优教师外出培训、教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薄弱教师集中整训”等六项培训,邀请市、县名师到学校授课、讲座,把坚持不懈地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尤其是做好年轻教师传、帮、带工作,力争在短时间内培养一批业务精湛一专多能的教师当作学校近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实施和开展。
(二)措施得力,教师培训扎实有效
1. 抓管理,促青年教师成长。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根据《规划》制定了《教师培养培训考核方案》,教师培训纳入学期末对教师的考核。
2. “结对子”,促青年教师提高。实施“青蓝工程”,安排学校的骨干教师、业务能手对学校的青年教师进行“以老带新”的“结对子”培养。
3. 作示范,供青年教师学习。上课是一门艺术,不论课前工作如何周密,但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错综变化常常出人意料,这就需要用炉火纯青的教学技巧来应对,耳闻不如目睹,让“师傅”、骨干教师登台,执教示范课是事半功倍地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我们明确规定了青年教师听课任务,要求每周青年教师必须听师傅的课一节,且同时又要求多听其他老教师及同年段教师的课,做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能站稳讲台。
4. 倡反思,促教师自我提高。写课后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使青年老师认识到自己日常教学的成功之处,增强自信;也让青年教师能及时总结发现教学的不足,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反思",青年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减少失误、专业不断成长。通过创设案例、论文等评比交流活动机会,以促进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
5.重研修,促专业素养提升。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业务提高培训活动。一是结合“国培计划”的实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创造机会让青年骨干教师走出去接受培训,外出学习教师回来后要向全体教师汇报,达到一人外出学习集体受益、资源共享的目的。二是以市、县优质课竞赛,“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等评选活动为契机,拓展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途径,使一批学科骨干教师能早日脱颖而出,壮大名师队伍。三是发挥青年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四是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以研读教材、探究教法、解读课程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各类集中培训,提高青年教师执行新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发展。通过案例教研、校本教研、教学示范、评优观摩、主题培训等形式,从改革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方面认真总结、扎实推进高效课堂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五是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在青年教师中具体开展“七个一”工程:即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执教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每学期撰写一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每年参与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或发表(获奖)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学年参加一次县级以上的专题培训,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每学期撰写一组教育教学随笔或读书心得,每学期参加一次校级、学区或县级以上教师基本功竞赛。帮助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能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水平,成为“有能力、有素质、敢担当”的优秀教师。
同时学校持之以恒地开展好了“三个一”、“三型课”和“说课”为主要内容的常规教研活动,切实加强备课上课、作业、检测等教学环节的常规管理。结合新一轮课堂教学达标过关活动,每年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达标“过关”和案例评选活动,充分发挥青年教师思想活跃、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优势,给他们交任务,让他们在工作中唱主角,给青年教师压担子,搭台子。
三、任重道远,改进计划初见成效
通过近几年学校改进计划的实施,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一)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增强。特别是学校丰富的社团活动,推进扎实有序,孕育了一批兴趣广泛、特长鲜明的学生。社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既促进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成为我校打造特色学校的一大举措,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了“付出与收获”,尝试到了“成功与挫折”,体味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特长,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初步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健全学生人格,发展个性特长等各个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支点。
目前,学生行为礼仪、养成教育效果显著,积极主动、刻苦努力、勤奋好学、比帮赶超的良好学风已经在全校蔚然成风。尤其是在市、县举行的艺术展演、科技创新大赛、“语文报杯”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赛事活动中更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教师专业素养工程成就斐然。一批中青年教师崭露头角,多名教师先后在市、县举办的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微课等比赛中获奖,有8名教师取得了省、市、县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名师比例达到了50%。在今年1月份全县组织的小学三、五年级抽测中,我校平及分总评名次位居全县25所学区(校)第一。
今后我校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社团活动的管理和实施,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及时总结、交流、推广经验,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学校已有的优势与特色,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课堂改革,不断创新,追求卓越,以崇高的敬业精神、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最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