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酒泉市教育局杜志学
2017年5月8日至17日,我赴港参加了第四期甘肃省市县教育局长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学习,培训主要围绕全人教育、校本管理、照顾学习差异、生涯规划、家校合作、学校支援等主题,通过学校访问、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通过初步研究探讨,学习组成员普遍认为香港教育的经验值得内地学校借鉴。现分四个模块摘要如下:
一、香港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探索
(一)学校办学特色
香港圣爱德华天主教小学主要特色:
1.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采取四项主要措施,一是学习日志,注重学生的预先准备学习和从学生观点出发备课。指导学生开展六色思考和六何思考法思维训练。六色思考是指分别以六色气球代表考虑的六个方面,白气球代表事实和数据,黄气球代表好处和优点,黑色代表坏处和缺点,红色代表情绪和感觉,绿色代表改变和创意,蓝色代表反思和计划。六何思考法是指六种思考方法,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为何、如何(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二是实施学习奖励计划,以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如获学期奖的学生可以着全服返校一天。三是学习历程档案;四是电子学习平台。另外在教学模式上,还跨学科研习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2.照顾学习差异。一是分层课业,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作业;二是照顾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从学生的观点出发。三是课室环境布置,营造学习环境和气氛,展示学生作品建立学生自信。四是采取功课辅导、拔尖补底、资优培训小组。在学校活动中,他们还注重用桌上游戏如棋类、牌类、谈判游戏等益智类游戏训练学习困难学生的沟通互动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等。
李兆基小学主要特色:
学校理念是:快乐学习、发挥创意、尽展潜能,为孩子提供优质教育。
1.多元化学习。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设置课程,他们的宗旨是:多元选择、发展潜能、全面发展,照顾学生学习的能力、需要、兴趣。他们根据能力、需要、兴趣三个维度分别设置了拔尖课程(能力),包括英语大使、书香围城、创意科艺、拉丁舞中国舞、合唱团、皮影戏、各类校队等;多元智能课程(需要),包括戏剧、英语音乐剧、创意敲击乐等;展才活动课程(兴趣),包括围棋、跆拳、钢琴、拼音、速算、科学发展等。这三个维度都指向一个目标:全人发展。
2.家校合作。他们通过家长会将学校、教师、家长联结在一起,开发了一系列家长参与的活动,主要包括义工工作、家长学堂、家教会或校董会三个方面。活动丰富多彩,形形色色,有午膳姨姨、文化日、普通话集诵、音乐会、亲子阅读、内地作家讲座、家长讲座、家长聚会等活动。
3.学习支援发展。主要是指配合香港资优教育政策实施的分层教育模式。其主要理念和原则有:资优教育必须普及化;资优教育应为优秀教育的一环,学校能够照顾资优与非资优学生的基本学习需要;资优的定义应扩阔(拓展),并采用多元智能的概念;着重启发学生思考、培育创造力及个人与社交的能力;学校提供多元化、富连贯性的教育活动;集合不同人士或机构所提供的资源支持学校。香港资优教育有三层架构,第一层是校本全班式,主要任务是发掘人才、上浮尖子。第二层校本抽离式,第三层校外支援,这两层的主要任务是培育人才。
拔萃男书院寄宿学校:
办学理念是“获益良多的体验”。办学特色主要坚持寄宿促进学生(青年人)成长的原则。一是提升自立能力,二是培养责任心(对别人和自己),三是促进自律性,四是学习生活技能,五是建立自信心,六是发展潜能,为未来准备。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体验式教育。如从纪律到自律,从自律到领导才能,生命教育,指向使人发展。
天水围伯裘书院:
可人教人理念,即人人可教,皆可成才。
实施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全方位学习的学与教课程,多元化活动、多角度照顾的方式;二是学生成长生涯规划,从中一(初一)暑期适应课程建立开始,分三个阶段实施,阶段一任务是发扬兴趣、了解自我、建立目标,阶段二任务是发展潜能、挑战自我、学习计划,阶段三任务是培育精英、面向社会、职前准备。在这个过程中重点要关注多元学习、照顾学习差异、实施优才计划;三是校本支援,从课后支援、学生学习成长档案、区本学生学习计划、有特殊学习需要学生照顾、老师培训几方面强化措施。由此,他们的目标是:人人可教,每一位同学都有被欣赏的机会,每一位同学都有发挥的机会。
(二)全人发展
全人发展理念认为,只有深刻领会人格、个性与思维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培养出理性的、人文的、道德的、精神的全人。而全人教育鼓励跨学科的互动与知识的整合,主张学生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平衡,注重生命的和谐与愉悦,目标是培养具有整合思维的地球公民。“全人教育”一改现行教育以“做事”为目的,以塑造未来为目的,倡导以“育人”为本份,强调以开发人的理智、情感、身心、美感、创造力和精神潜能为教育目的。换而言之,全人发展是目的,全人教育是方式。我们所探索的新课程,其核心理念正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是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时常因一时的成就和需要,嘴里说着新观念,手里做着旧事情,穿新鞋走老路,追求知能培养,忽视情意教育,曲化教育的真谛,弱化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
香港学者陈德恒教授从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瓶颈、挑战等方面切入,深刻分析了香港今后对人才需求,解读了在全人发展理念之下如何培养学生领袖素质的观点。他认为,学校教育必须应对未来社会对人才多元、变动情境的需求,要从正规课程、训辅课程、活动课程、隐蔽课程四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体验式学习的课程经历,指导学生实现逐步从亲身参与做中学到观察中学再到思考中学的学习方式养成。学校要重视活动课程开发,实施活动(自然生活经验、结构经验Fact)、反省(经验分享Feeling)、整理(概念化Findings)转移(现实化Future)四F体验学习教学法。好教育的答案是:不可能在实验室里求得,面必须在课堂校园里探索;用学生的真实生命做实验,以孩子的欢笑与眼泪作凭证,以她们的成功和失败作依据;而生命,却不以再来一次。
香港公开大学教育与语文学院院长张国华博士以《课外活动多元发展以及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为专题,分享了他的观点。他首先展示了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全人发展理念下的《学校课程宗旨》学校课程三条宗旨:一是学校课程应为所有学生提供终身学习所需的重要经验,并因应个别学生的潜能,使能在德、智、体、群、美五育均有全面的发展,成为积极主动、富责任感的公民,为社会、为国家以至全球作出贡献。二是为了装备学生面对廿一世纪的挑战,学校课程必须协助学生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贯彻终身学习的精神,从而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各种共通能力,以便获取和建构知识,奠定全人发展的基础。三是因此,廿一世纪的优质学校课程,应建立一个连贯而灵活的架构,务求能够适应各种改变,以及照顾学生和学校的不同需要,从而厘定教与学的路向(引自课程发展议会2001年发表的《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他认为,过去十年,各学校会因应校本情况,规画不一样的课程发展焦点和步伐,也取得不同的进展。在部署下一阶段的整体课程发展之前,学校应全面检视课程实施的成效,以助重新规画校本发展方向与策略-就已取得显著成效的地方,可持续深化;至于进展尚未理想的地方,则要聚焦完善。为此,他提出学校未来发展建议:(1)为学生创造空间,以达身心均衡发展的教育目标;(2)培育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3)进一步加强学校整体课程规画,以更好照顾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4)提升评估素养,以促进学与教的成效;(5)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中层课程领导,建立学习社群;(6)强化四个关键项目之间的连系,提升跨学科的学与教效能。剖析香港教育贯彻全人教育的特点,他从政府教育政策到学校办学实践两方面列举了很多案例,综合来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从社会希望处理不同社会、个人成长问题这一需求入手,形成了政府(教育局)课程、办学团体课程、学校校长和教师课程三个版块。二是学校课程中必须安排15%的课程处理其他学习经验(如德育与公民教育、社会服务、与工作有关的经验5%,艺术发展5%,体育发展5%),高中课程中鼓励学校设立学习档案、推行生涯规划教育;二是学校大多遵循“人人可教,皆可成材”的办学理念,注重多元个性发展,照顾学生学习差异,重视从生活事件和生活经历中发掘教育资源;三是学校管理架构精简,政府(教育局)不会直接管理和参与学校行政(如校长、教师的聘任、升职和教学、考核的具体安排),不会出版官方教科书,只容许学校使用官方审批的教科书。政府(教育局)只负责课程框架、考试和学校评核,支援学校开展课程资源、审批教科书、培训教师,支持学校发展与问责,鼓励专业发展与交流。四是社会支援、商校合作非常广泛。
(三)校本管理
校本管理是一套以学校为本、学生为中心、素质为主的学校管理制度或模式。源于1960年代澳大利亚一些教育工作者要求在每校设立董事会,以期各持份者共同参与的学校管理模式。1980及1990各国纷纷效尤、改革及实践,目前已经民为学校管理改革的一个世界热点。其根本宗旨在于以校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为主的学校管理制度,其核心在于学校更具有自主性和问责性,缔造一个有利不断进步的环境,最终的目标是提升教学水平、改善学生的学习成果。真谛在于简正放权,让所有利益方参与决策管理,建立更开明的管理、策划和评估制度,加强问责,实现推动发展具有本身特色的学校、提供切合学生需要的优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主要精神是参与、透明、问责、以学生为本、自我完善。落实校本管理的主要措施是确立清晰机制,按章程规则办事,以积极态度、迅速回应并处理问题同时与相关者保持伙伴关系,简称形神合一。主要元素是界定权责、扩大参与、发展专业、订定目标、评估成效、创建特色。推行校本管理的策略是简政放权和问责机制。其管理架构中的法团校董会、校董(家长、教员、校长、办学代表)均由选举产生,管理特点是学校所有者(持份者)都要参与管理,而且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很高。
(四)照顾学习差异
在香港教育中,照顾学生学习差异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他们认为让每一个孩子赢在终点才是学校的主要职责。为此,香港政府教育部门从本世纪初开始在全香实施资优教育政策,鼓励学校通过校本方式,培育学生各方面的卓越潜能,使他们最终能有全面均衡的发展。在这方面,香港学校大多采取多元化模式,充分照顾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开设各种活动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发展潜能。如李兆基小学三层次推行模式,第一层校本全班式,主要发掘人才、上浮尖子;第二层校本抽离式,通过多样化活动课程培育学生的兴趣,发展多元智能;第三层次校外支援,通过与社会团体、商业机构合作,开发各种精英课程,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活动机会,培育精英人才的领袖能力。在教学中,他们注意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互动,杜绝教师片面以教为主,重视以问题为本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开放式问题并负责地思考、解答,重视教师对学生鼓励性评价。
(五)生涯规划教育
生涯规划也叫职业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在对一个人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职业倾向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生涯规划教育在香港开展的很普遍,在国内一些教育发达地区也已经有近十年的历程了。香港的生涯规划教育已经作为学校课程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近年来政府和学校都投入不少,做了很多工作,每所学校均有专任教师负责生涯规划工作,帮助学生及时设定目标及进程。他们的主要作法是在生命教育的理念之下,由价值教育+心灵教育+情意教育的框架引伸,开展生活或社会体验、学生领袖培养、个人或小组辅导等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对自身生命进行认识、反思,规划自己生涯,由此确立奋斗目标,通过学习提升生命素质,向目标迈进。在生涯规划教育中,他们重视家长、社会、学校、教师的合作互动,学校指导家长接受多元智能观念认识孩子,社区帮助孩子实践所学,学校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老师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所在。生命教育的观点认为:教师就是孩子的生命导师,教师的必须重视学生个人的价值,尊重差异;除学业成效外,同时重视学生全人生命的成长;了解每个人身上有软弱(易犯错、受诱惑、沈溺)帮助学生反思,作出改善,以臻生命的完善;协助学生认同——行善爱人的意义,愿意付出,担任义工,参与社会事务;鼓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
(六)家校合作
香港学校从办学主体分三种形式,公办学校、政府资助的社会团体办学或私立学校、政府不资助的私立学校。无论哪种主体所办学校,学校都把家长当作学校的“持份者”,也就是家长是学校办学过程中的重要责任人。在这种理念下,他们做得比我们的学校更好的是开发了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课程,且形成了常规化制度化的机制。如李兆基小学在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家长会和沟通平台为纽带,形成了互信和尊重、支持和承担、肯定和欣赏、谅解和沟通的家校关系。家长除了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参与家教会,参加家长学堂和学校活动,还要加入义工团队,协助教师开展教学。他们的家长义工通过参与学校工作,加深对学校的认识,从而配合学校发展,凝聚家长对学校的归属感,引导家长建立下面的价值观,参与模式主要有作活动带队、参与设计组织学校活动、担任兴趣班导师、家长聚会等。
(七)学校支援
香港学校的学校支援思想其实质是对学生学习差异的照顾和个性化发展的进一步发掘,分为校外支援和校内支援。校外支援是基于香港政府资优教育政策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学校发展模式。如前所述,香港资优教育政策在学校的实施中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校本全班式,主要由学校教师通过学校常规课程实施,发现尖子人才,是面向全体学生(包括资优学生和非资优学生)的教育;第二个层次校本抽离式,通过第一层次发现的学生挑选后参与课后增润课程,各科以抽离方式为学生提供增益课,充分为学生兴趣和个别发展提供机会,这一层次的教学任务仍然由本校教师担任;第三层次即校外支援,第二层次教育中进一步浮出来的一些资优学生,学校推荐由专家进行培训,这些培训主要由三个机构提供资优课程,分别是教育局资教育教育组冯汉柱资优教育中心、香港资优教育学苑和香港中文大学资优计划。通过专家培训的资优学生,会被推荐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如:语文方面“中国语文菁英计划”“国家教育部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港学生口语沟通大赛”“小学生中英文现场作文比赛”,数学、科学与科技方面的“两岸三地优胜杯数学大赛”“香港国际杯珠心算比赛”“香港创意机器人大赛”,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等方面的竞赛也很丰富。校内支援渗透在资优教育的三个层次,其核心理念是照顾学生的学习差异即特殊学习需要;宗旨是以全校参与的模式,关怀和支持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建立关怀互助、平等共融的校园文;目标是为成绩显著落后及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支持,为有需要的学生安排言语治疗、教育心理服务及有关专业评估,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发挥。第一层次主要通过设施、优化课堂教学重点关注学困生的支持;第二层次主要利用额外资源,为持续学习困难学生和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增补”辅导,如小组学习或“抽离”辅导(即个别辅导);第三层为有严重学习困难和特殊教育要的学生提供加强个别支持,如“个别学习计划”。香港学习的学校支援,既保证了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公平权利,又为资优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潜力的机会。
二、改进提高的措施办法
这次培训、考察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对教育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虽然香港与内地处于两种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但香港教育的建设和管理,不仅符合香港的实际,对内地也有深刻而有益的启示。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突出办学特色。突出办学特色,把办学特色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联系起来,今后在特色上深化挖掘,打造内涵特色,比如从办学理念,育人策略上,走文化办学、品牌办学,努力打造高品味,特色明显的学校。
(二)落实全人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做到全面发展,按照全方位的发展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合格公民。
(三)强化校本管理。加强校内管理,强化学校及校长的责任,发挥校长的主观能动性,各个学校特别是校长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和责任,发挥校长的创新性,自加压力,自我提高。
(四)照顾个性差异。更多的关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利用解决差异的办法,例如分组、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去解决问题。其中的关键是我们要怎样学习,怎样去实践,所以需要把这些当做重大问题去对待。
(五)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社会好多问题,都是由教育上的短板造成的,由于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到位,产生了社会上的盲目攀比,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要作为重点工作去做,安排在全市范围内,在初高中做试点工作,一个县至少搞两个试点,教研室编写职业生涯规划的教材,要求各个学校在课程里安排学时,进行教育,今年把这一项作为改进的重点工作。
(六)家庭社会学校密切配合。家庭社会学校密切配合,为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倡学校开放式,努力支持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教学。现在提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前提是群众对教育了解、熟悉。要让更多的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校,对以后配合学校,共同搞好学生教育有很大帮助。
(七)全民参与教育、支持教育、尊师重教。发动全社会支持学校教育,通过社会合作利用社会资源共同把学校建设的更好。
三、启示与建议
香港文化多元包容的特点,决定了香港教育多元化的特色,他们在发展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值得内地学校学习借鉴。
(一)强化学校自主办学。香港学校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政府对学校具体事务管得很少,反观我们的学校,一些县级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监管事无具细,大到学校建设,小到教学用品的添置,细到老师听课备课,没有抓住关键。长此以往,校长办学的积极性被抹杀了,责任心降低了,学校办学水平停留在较低层次。建议政府建立学校问责机制,制定完善的学校监管体系,将课程建设、育人水平、教学质量等关键因素纳入监管系统,对学校内部管理范畴内的事权、人权、物权全部放给校长,充分调动校长办学的积极性。完善学校法人治理体系,建立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自主管理体系,提高校本管理能力。开展学校改进活动,实施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校长全员培训,从理念提升、观念转变着手,提高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学校考核问责机制,改善办学环境和办学效益。
(二)强基与培优相结合。香港学校重视全体学生的教育,从开设课程入手,照顾学生的学习差异,“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充分落实到了办学实践中,既为全体学生提供了生命发展的教育机会,又为资优学生提供了超常发展的平台和空间,体现了“每一个学生都在自身基础上发展”的“保底”与“拔尖”相结合的公平。而我们的学校,长期以来实施的都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保底性公平教育,对精英学生的培养缺乏得力手段,即使在高中阶段实行分层教学,但在课程设置和开发上没有为精英学生提供有用而得力的支持,仍然使用面对一般学生的措施手段,长期停留在以剥夺学生时间为代价的大量“刷题”等低阶思维训练上,造成尖子不尖,精英不精的窘境。建议实施精英拔尖计划,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为尖子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保证学生赢在终点的教育公平。鼓励和支持学校特色办学,深度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广泛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可能。学校要为学生兴趣发展需要提供机会,培养和鼓励尖子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尤其建议高中学校要充分运用重点高校自主招生以学科竞赛成绩作为报名条件的政策,建立高、初中合作机制,从初三学生中选拔尖子学生及早着手跟踪培养,为他们脱颖而出提供条件。同时,建议重点高中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培养尖子学生的可行性方案与机制,长期坚持以期突破目前我市高考中尖子学生无法超越发展的困境。
(三)学习借鉴全人发展和生命教育理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为新高考政策实施奠定坚实基础。甘肃省的新高考将从2019年开始,届时走班选课将成为高中学校的最大挑战,也将成为学生的最大困惑,所以,旨在为学生提供生涯发展指导的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从香港的经验来看,生涯规划教育应及早进行,贯穿到基础教育的全过程。结合我市实际,宜从初中开始,所以我局要尽快制定出台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逐步推进生涯规划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