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高年级以后的孩子如何陪伴:到了高年级,孩子独立性显著增强。他们慢慢需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朋友圈子、甚至是小秘密。而此时多数家长,无视这种独立需求,把不再言听计从的行为定义为叛逆、不听话,因此拼命打压。所以不少家庭,从五六年级开始就整日鸡飞狗跳,别说聊天了,能相安无事都属于幸运的。
这个阶段,属于家长与孩子势均力敌的状态,因此才会天天爆发冲突。总体而言,冲突往往以家长的短期胜利而结束(实在不行还能揍一顿),但家长已经无法长期压制住孩子,因此一波又一波越来越强的反抗,是不可避免的。
而初中以后,孩子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家长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很难再强行插手。据我所知,一些前两个阶段做得不太好的家庭,亲子关系会差到这种程度,就是家长与孩子除了日常的吃喝拉撒外,几乎不再有任何交流。而一旦讨论到学习上,就几乎一定会吵架。
听闻不少家长抱怨过,孩子明确表示,绝不参加任何家长给报的辅导班。再想像小学那样去安排孩子的学习?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因此不少小学看起成绩还不错的孩子,都在这阶段明显滑坡,且伴随着很难解决的其他问题。
之所以会走到这个地步,还是源于长期的恶性积累,不能简单归咎于孩子的独立和叛逆。毕竟,不少孩子独立性确实很强,但和家里的关系却一直很好。
独立性的建立,与亲子关系,并没有明确的矛盾关系,除非这种亲子关系在严重侵犯着孩子的独立性。
在我的观察中,到了初高中依然和家庭关系很好,甚至跟父母还像朋友一样的孩子,他们都有一个较为民主和平等的家庭。他们的父母很会聊天,他们有啥都能给父母说,不会因为一点不同一件,就遭遇到“你再说一个试试!!”类似的暴击。
家长当然要从小指导孩子的学业,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但另一方面,其实更要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毕竟,学业有成的人只是少数,而不管学业如何,孩子能建立起健康、独立的人格,一直和爸爸妈妈跟朋友一样,这才是多数家庭应该追求的首要目标。
如果现在孩子还小,我觉得首先就要从学会“聊天”开始。不要一直指挥她、要求她、命令她,在某些时候,大家可以毫无目的地瞎聊聊,没有预设答案、没有主题和方向,即便看起来很无聊也没有关系。
无聊有时也代表一种价值。能就一个越无聊的话题,和相互聊得越久而意犹未尽,就证明这种关系就越亲密越成功。这些,都是滋润亲子关系的营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