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小叔
最近刷了戚薇主演的《北京女子图鉴》,同事阿泽说这部剧太现实又太美好,两者并存,我一个劲的点头。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大公司,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伯乐,不是每个行业都可以让你拼搏。我们都曾经怀着梦想来到北京,想象着如电视剧中的人物,通过在职场的打拼一步步攀升,之后成为精英,站在高楼的落地窗前俯瞰北京的夜色。
剧中不乏触动我的场景,其中有一段是北京人排斥外地人,不禁的让我想起了我第一次到北京的情形。
那年,我拖着超大个的皮箱,头一次见到双层的公交车,拎着皮箱走到车尾处坐下,坐在前排的一位五十岁左右的阿姨跟身边的朋友说“哎,这北京啊,都被外地人污染了,空气变的这么不好,还这么挤”,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地域歧视”,我是个愤青,但是毕竟头一次在外地,我闭嘴了。嗯,我怕了。刚毕业的我以为只要是中国的土地,那么到处都是我的家,现在想来,真是白痴一样。
我的生活圈老K跟我吐槽,说他来北京四年了,但是从来没享受过北京的夜生活,晚上没了地铁,打车需要一百多块,舍不得。我装作眼泪汪汪的看着他,难兄难弟说的就是我俩吧,被旁边的老纪好一顿鄙视。
我没见过电视里面那个繁华的它,没去过夜夜笙歌的太古里,没逛过灯火通明的簋街,没见识过美轮美奂的世贸天阶,我只见过夜幕下的高速路,等待被拆迁的群租房,门都快被挤掉的公交。这应该是所有“北漂”人的生活。
我们在北京为了什么?
键盘的字母都让我磨没了对于那年正青春的我,来北京,是梦想,想闯一闯。这应该是处在我那个年龄阶段的所有人的想法,但是北京这个城市除了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梦醒时分的地方。北京站,每天可以看到无数人走出来,但是同时也有无数人走进去。
很多人拿着“无产阶级”的工资,却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就如W先生一样,每天下班总是能碰到这个陌生人,听他和同事交谈,一个月三千左右的工资,交了房费,去掉吃穿,玩个游戏,基本不剩什么。有时候我有种冲动,想问问他“你还留在北京做什么,回家不一样吗”。
回家过年,家乡的朋友给了我答案。
饭桌上谈起了“共享经济”,北京乃至全国都是个热门的话题,但是一桌子人不解的表情让我吃惊,“共享单车”,不知为何物。这感觉,就如同当年我在用Symbian,而老纪已经用上了Android。
北京的信息更新太快,已经让我习惯了第一时间接触新鲜的事物,让我对新的东西上瘾,但是故乡呢,我不能说它落后了,我只能说我跟不上它的节奏了。北京总是以最新最快的东西冲击你,让你感觉自己生活在前沿,这应该就是大城市的魅力所在,慢慢的,你才懂得“回不去的才是故乡”。
像我这样的人,在北京比比皆是,生活没有因为在北京而产生任何质上的变化,梦想也没有因为拼搏变得触手可及,早九晚五的规律生活让我们渐渐的变得麻木,活在暂时安稳的小世界里,忘记了当时为什么来北京,突然想起来,就告诉自己“明天一定开始加油”。一晃又一晃,北京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只有岁月的痕迹。
开始喝茶的我是不是老了我没有晚上去过太古里high,没有去簋街吃过小龙虾,没有在世贸天阶拍过照,北京的夜色很美,我却不知道怎样去欣赏。
时常的问问自己,我为什么在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