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学》的主讲导师、活出幸福的分享人,我们的崔勇大师兄,今天手把手亲授关于【生命本源】的分享之道。一起来看——
【沙龙|读书会】带领的核心环节:
练习-总结-分享。
把场域交给学员。
讲解具体某一个练习相对简单,难讲的部分是练习与练习之间,其各自的功能与内在逻辑关联,能否【融会贯通】,即《教练之道》课程中的价值观搭桥。
【练习】家庭关系诊断
一、亲子关系的疏离与中断
二、恋父、恋母情结
三、同党现象
四、家庭调解员
五、父母的父母
相关内容笔记(部分),详解如下——
一、关于亲子关系中断的影响
这是一个人常常感受到【隔离感】的来源。试问学员或自己以下问题:
-你习惯亲密吗?
-你习惯幸福吗,还是更习惯战斗?
-你习惯轻松吗,还是更习惯承担?
-你更习惯休息,还是劳碌?
-你是你老公的什么人?你是你孩子的什么人?
父母的本能,容易看孩子没做到的;孩子的本能,是向爸爸妈妈要爱、要关注、要认可、要陪伴、要安全感……
有一种情绪隔离就叫“你作业写完了吗?”,继续试着问:
-你喜欢孩子缠着你吗?
孩子天然想要拥抱,父母不习惯,造成孩子长大后,也不习惯亲密。
我不习惯我的孩子抱我,我不习惯我的孩子靠我太近,我也不习惯我的爱人靠我太近……
我为什么推开我的孩子。我不习惯拥抱,因为我拥抱我不舒服,因为我更习惯幼年时我与父母的距离。所以,两种呈现——
- 我与我的孩子和爱人无法靠近,会推开
-我拉住他们不放(把童年未曾得到的投射给家人,反向形成,希望其完形于当下的关系)
精神分析最早只研究母婴关系、原生家庭对于婴幼时期的养护过程,这些经历对于生命个体的心智影响,后来科胡特研发展出自体心理学,专注于研究自己与自己、一个人的自我关系。
【有效解法】练习拥抱,多多拥抱,找到那份体感,以及主动为自己打造关于体感的记忆。
需要同时关注的是,小白学员有可能相当不适应,包括他们只听到一句“我爱你”,说不定就会起鸡皮疙瘩。
二、恋父、恋母情结
我们以为家长/父母中弱的一方,其实可能并不弱,只是TA【会表现】得非常弱。
1.儿子和母亲及父亲的关系:Oedipus恋母弑父
这样的孩子创造力大,破坏力也大。他们会在母亲身上投注力比多(性驱力),会与父亲抢妈妈;他们对于父亲的攻击力,长大后会投注到事业上,但同时会投射男性权威,通过与他们对抗,造成自己在事业上的波折。
作为一个女人,永远要允许一个男人在自己这里投射妈妈、找妈妈的部分,但“我可以不接”的温柔“力场”,同样可以交还对方的这份投射,温柔且坚定地做自己,同时“教会”对方如何对待自己。
2. 女儿和父母的关系:
投射父亲为男性权威,易与他们亲密相处,但与妈妈关系不好,攻击妈妈,受害+加害的双重。在未来的婚姻与亲密关系,会投射爱人与父亲的对比,指责老公做不到的。
三、(略)
四、家庭调解员
作为家庭调解员和父母的父母的孩子:
一个懂事的孩子,可能从没有撒过娇。坏处是,未来会非常容易成为拯救者,付出的多,受伤的也多,会委屈郁闷。
其限制性信念是:付出的多,才会有价值。
关于师母从《母爱的羁绊》一书中整理出来的【练习】——
1. 小时候 见个面
露易丝海在《心的重建》里提到,几乎每个人都有的限制性信念[我不够好],只这一个限制性信念的解除,我们就可以带练习,带一整场沙龙。比如,炫耀的人的自我价值感是高,还是低?
自我价值感高的人:我是、我不、我要!
之后讨论,原生家庭、成长经历、现有家庭……就足够。基本上2个小时一场的读书会1~2个练习即可。不必多,贪多影响参与者的内化与吸收。
自我介绍【练习】
我是XXX
我是父亲XXX和母亲XXX的女儿/儿子
我是通过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
我只是做不到,不代表我不够好
作为生命,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是最珍贵的
我是值得被爱的……
我是水沐,生命长河,回首来处,方知那份爱的深远与辽阔,早已融入血脉,化为信任与祝福,与我同在。
谢谢崔勇大师兄的倾力分享,同愿每一位读到此处的你,都能感受这份我们与世界同在的亲密感。
不断发现我们的生命一直是被爱着的真相。以及我们也终将汇入爱❤️️✨的江河湖海,【我就是爱本身】,进而踏上去分享爱、同振爱的美好人生旅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