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四个条件的具备才有了拼多多
1低端用户。除去北上广深,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大家依然需要地摊货。
2低端商家。有很多训练有素又被淘宝京东清退抛弃的商家,他们需要生存。从15年清退到15年拼多多出现并接纳他们。
3红米手机的普及,物流到镇的搭建。
4被腾讯投资,帮忙完成流量导入。

二、拼多多的底层基因
1、食品起家,燃料十足,粘性十足
百团大战时代,坚守服务类团购阵地。
三级火箭推动,开始引发势能,后续两级再设计场景赚钱。因此,拼多多起家不同还去帮助农户卖产品,因此从京东和淘宝中间挤出一块自己的领地。
拼多多食品起家,用户粘性强,购买频率高。京东3C产品,携程:旅游产品,淘宝:服装产品。

2、用户不同于京东和天猫
大明:我知道我要什么,直接找到。(百度)(京东)
笨笨:我得看啊,不知道我要什么。(阿里)
小贤:我没有需求,解解闷。(腾讯)
拼多多,把小贤用户转变为笨笨用户。
3、商家卖东西送店铺,高效简洁
淘宝有越来越复杂的规则。
1、付款从7步减少到4步,快速低价付款拿走不给你思考机会。
2、注册迅速,店铺激活了商家的热情可以扫尾,激活了主观能动性。
3、中间商没有机会生存,中间商应该为客户服务而不是懂得规则。
三、总结:
平台起家不一样,用户不一样,店家不一样。
符合曾鸣教授讲的未来的电商模型,智能商业雏形已经出现。
和小米一样,为世界带来更加平等的体验,每个人都可以用上电商购买自己心仪的东西。
的确,小米在手机界完成了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里面的曲线跨越,完成了一次创新。而拼多多无疑是在电商产业这个看似已经铜墙铁壁,没有办法打破垄断的行业,完成了曲线跨越,找到了增量用户,开辟了商业的新疆界!

网友评论